分享更多
字体:

多终端,云存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13:16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文|CBN记者 李蓉慧

  Project

  项目描述

  支持多个终端的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用户可以在酷盘实现文件管理和备份,并自动同步至PC、手机、Web,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的限制。目前已经完成B轮融资。

  Innovation

  创新之处

  酷盘有普通管理备份服务,但特色在其同步功能,用户的终端上装了酷盘就能实现智能同步;此外是共享功能,比如用户和同事之间建立共享文件夹,一个人在文件里放了任何东西,下一秒钟其他人的酷盘里就都有了,协同工作非常方便。

  User

  用户

  拥有多个移动终端,有存储资料需要的人。从2011年1月发布以来已经拥有600万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50至60万。每天新增的上传文件数量超过2000万。

  Team

  团队

  目前70多人,主要是做技术和产品开发。黄明明和另一位创始人顾志诚此前分别在下载、播放技术方面有长时期工作经验。

  Business Model

  商业模式

  每获得一个用户都要付出成本。现在想的商业模式是用户用得更多、有更多需求的时候会提供收费的增值服务。用户在酷盘上存储的都是属于用户的非常珍贵的资料,酷盘不想在用户看个人资料的时候提供一堆广告。

  Market Potention

  市场机会

  中国现在拥有超过5亿互联网用户,移动终端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让云存储的需求愈加凸显。

  Question

  Q1:600万注册用户是怎么积累的?

  目前的注册用户已经增长到600万。3月份推出正式版时,Dropbox在中国的服务不稳定,酷盘在一些极客的论坛上发布了之后获得一批懂得云存储的Dropbox用户,大概有20至30万左右。后来启动了奖励机制,一个用户拉来了别的用户就可以给自己增加存储空间,靠口碑传播的力量。

  和App应用及网站合作,比如ES(EStrongs Files Explorer)是管理Android的软件,和酷盘合作了以后可以帮用户调用PC上的软件,它们本身已经有千万级的用户,给酷盘带来不少用户量;还有一些前端的产品,比如美图秀秀,调用酷盘的接口,也带来不少用户。

  Q2:像酷盘和LG的合作就是云存储与PC和手机以外的终端的合作,这意味着什么?

  把电视机这个终端想象成电脑,对年纪大一些的用户来说电视降低了学习成本,合作的厂商生产的电视,通过打开在酷盘上已经存储的内容,可以直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另一个人在酷盘上存储的内容,遥控器就变成了翻页的工具。

  这说明云服务的市场才刚刚开始,以前大家的目光都在PC和手机上,以后云存储可能在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将来所有的终端都有可能是智能的。比如开车,往车里灌音乐可能很麻烦,而通过云存储可能会在打开车门的下一秒就把音乐打开了,甚至以后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也能变成云存储的终端之一。

  Q3:酷盘和传统的网盘及Dropbox这样的产品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的网盘就像你在郊区的一个仓库,你会把不用的家具或者其他东西放在那里,尽管它的空间可能很大,但是你也许半年都不去一趟。

  酷盘要做的云存储是支持多个移动终端的,目前60%至70%是个人文档。不管你在办公室还是在出差,只带了手机或者iPad,用酷盘就能让你上传的文件随时随地跟着你。其次是自动同步。以往用邮箱也可以完成存储,但是不能自动同步。你还需要加载,要记哪个文件存在哪里,但是在酷盘里,打开就自动同步。

  在国外像Dropbox这样的公司已经有亚马逊S3(S3指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是亚马逊为开发者提供的简单存储服务)提供了云存储服务,只要做好前端服务就可以,但是在国内还没有这么系统的服务,我们就还要做一点S3的事情。

  Last Shot

  Big Trouble

  麻烦问题

  酷盘是跨平台的文件系统,希望用户感觉不到前端操作系统的影响,本身要支持所有平台比较难。其次国内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中国有电信和联通互联互通的问题。在北方的用户文件是上传到联通的服务器上,如果去南方,要把文件从联通的网络上转到电信,这要在很多节点上去架设代理服务器。这让你觉得不管在哪里,速度都是一样的。另外还有教育网,有时一个学校四层楼里四个网络都不一样,还有20多个小的运营商。

  Ask Mentor

  最后一问

  希望请教马化腾: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提出的开放,究竟怎么开放?是一个口号还是会对开发者有利?

  CBN Note

  CBN质疑

  其一是酷盘提供的特色服务和苹果的iCloud服务非常相似,其二是对于苹果圈外其他不熟悉云服务的用户,让他们摆脱传统网盘,相信云存储的安全,需要较多精力和成本投入;用户量增加后,对运行速度的要求会对服务带来更大压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