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深圳校车能否借鉴“德清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4:20 来源: 深圳商报

  □ 本报评论员 李 迩

  在校车安全备受关注和质疑声中,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迅速牵头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并于12月11日正式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八章五十九条的《校车安全条例》内容涉及校车安全规范、管理责任和资金来源等问题,涵盖了校车运行的各个环节。不过,总结起来,校车安全问题其实就两个方面:一半是管理问题;一半是车的问题。而管理的难度又直接取决于车辆的质量。所以,如果说我们对《校车安全条例》有什么意见,那就是要解决好校车的管理问题,先要解决好由谁来买车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的校车难管,是因为很多地方的学校买不起合格的校车,很多学校买不起足够的校车,请不起合格的司机,如果不能解决谁来买校车的问题,即便我们制定出天下第一好的条例,校车问题仍然是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了解中国校车现状的人都知道,现实情况并不是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安全,也不是没有办法找到符合条件的司机,说白了就只有一个问题——缺钱。很多学校确实是买不起符合条件的校车,甚至退一步说是买不起一部像样点的车。如果在没有解决好校车资金来源的前提下,按照《条例》严管校车只会带来两个后果:要么是学校为了规避责任不再开校车了,把学生交通安全问题推向社会;要么就会用更加隐蔽的方式来使用不合格的校车,让校车安全监管陷入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中。所以,说到底校车管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投入,在于能否明确由谁来投入。

  深圳也不例外。现在,深圳的公办学校已经实现了就近入学,教育投入没有校车费用这一项,自然也就不会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了。而民办学校为了招揽生源,是提供校车服务的,但民办学校档次分三六九等,好的民办学校自然没有问题,但档次低的民办学校就不行了,它的生源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这些人本来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学校收费不能高,在这种情形下要学校投入巨资买好校车肯定是不现实的,但这批人又是最需要校车服务的。

  因此,解决深圳校车管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像发达国家一样,把校车服务纳入义务教育服务中来。过去,我们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但是由于将把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到校车服务中于法无据,一直没有下文。但现在国务院即将出台的《条例》明确提出:“对学生居住分散,难以保障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的农村地区,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那作为财力比较雄厚的深圳,是不是可以参考国家条例先走一步呢?由财政出资,把校车服务作为一项普惠制的公共服务提供给市民呢?

  其实,政府包办校车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开始了尝试,其中以浙江德清最为典型。德清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了79辆高标准校车,每年提供400万运营补贴资金。2010年,德清的教育支出为3亿元,运营补贴仅为全年教育投入的0.8%。校车运营近两年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安全率达到100%。深圳每天有10多万学生乘坐校车上学,有校车3000多辆,去年教育总支出为124.55亿元。即使照搬“德清模式”,财力完全可以承受。

  每辆大鼻子校车,就是一辆美国教育的口碑宣传车。深圳一直致力于提高民生福利,像校车服务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惠而不费”的民生福利,完全可以先行先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