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创新上就要做个“霸蛮”的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03:57 来源: 经济日报张建军,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工程起重机公司长沙汽车起重机制造分公司副经理。在中联重科,张建军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不但是企业技术方面的学术带头人,还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从2004年申请第一个专利以来,至今共申请专利5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33件,2011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专利发明人”。
思创新
在采访张建军的过程中,他反复说到的词是“创新”。只要不出差,张建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车间指导技术人员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在技术创新上就要做个‘霸蛮’的人,我们不缺乏创新能力,缺乏的是创新意识。”在车间,张建军对研发人员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模仿,再聪明的人抄别人的图纸也只能抄到80%,超过3次以后就不及格了。不要拘泥于过去的模式和思路,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让产品在我们的手里真正实现自主研发与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充当着自主创新的带头实践者,中联重科自2008年开始大量招聘并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张建军从不墨守成规,认真听取并采纳科研人员的意见和研发思路,积极应用到产品研发中。“我对研发团队只有一个要求:不允许抄图纸,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在开发新产品时,他亲自指导并跟进,同时也放手让年轻人参与产品重要部件的设计,热情地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张建军和他的研发团队用“多思创新之路,多谋创新之举,多做创新之事,多有创新之为”实践着这一真理,在这条道路上,他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精品。从2006年开始,张建军开始研究大吨位起重机,在不断创新中,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的吨位都在逐步提升。创新的背后是不断刷新纪录的产品和企业与日俱增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了系列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等产品的研发工作,带领研发团队积极开拓创新,解决了多个大吨位起重机设计的技术难题,使公司成为了行业内全地面起重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产品自主研发的领跑者,并由此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求突破
1982年大学毕业的张建军真正与起重机结缘是2002年,从那时起,他先后主持了立杆车、扫描车、通用维修车、30米高空作业车的研发工作。至今,他担任了中联重科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研发的项目带头人,他始终将自主创新贯穿在研发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自学德语和日语,并且开始研究国外标杆企业的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外部营养,为研发大吨位起重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自主研发大吨位起重机时,研发团队只有9个人,三人一组三班倒不停地做实验,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尝过多少次失败的滋味。”张建军带领着攻关项目组一边探索大吨位产品的技术要点,一边研究可实施方案,挖掘技术领域的创新点,并由此创下了“单缸插销过程互锁伸缩技术、一键式轨迹优化全自动伸缩控制技术、油气悬挂技术、吊臂插销技术、多轴多轮转向技术”等多项世界前沿技术,特别吊臂插销技术,可说是行业内革命性的创新。
“吊臂插销技术是2006年设计完成的,可我们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试验其可操作性,安全性,当时我们是用了一台65吨的起重机来做试验,当时的市场价是250万,几乎每天就与它为伴了,完成后车子也就报废了。但技术成功后,其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以前吊车最多能做到4节臂、5节臂,技术突破后,现在可以做到8节臂了。”回忆起当初,张建军记忆犹新。
创效益
作为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长沙汽车起重机制造分公司的技术副经理,张建军一直是中联重科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的项目带头人。
这些年来,他围绕着起重机“伸缩臂架的截面形式、滑块支承方式与截面上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多节臂伸缩机构设计与制造”、“伸缩机构控制方式最优化设计”、“工作机构静动态分析与研究”、“起重机卷扬机构优化控制”、“配重装卸机构及同步快速提升控制方式”、“多回转机构的可行性及控制方式”、“负载传感系统小流量稳定性动态条件及调节方法”、“起重机动态负载组合时发动机动态拖动自适应研究”等跨领域、跨学术门类的核心前沿技术进行攻关,解决了多个大吨位起重机设计的技术难题。
目前,他的专利成果都已广泛地应用到中联重科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的研制上,并逐步向全系列的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产品上推广,使公司的产品成为了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的、高性能、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起重机,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成为行业中全地面起重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的领跑者,2006年至2010年产生经济效益达3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