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令狐补充:院士增选是科技领域的权力战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5 03:53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评论员 令狐补充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加上早一日出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今年格外引人注目的两院院士增选活动落下了帷幕。在中科院新增院士的51人名单中,热门人选、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原教授施一公出局。这一结果富有戏剧性: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而本次院士增选的整个过程中,也是悬念不断,高潮迭起,恰似一场悬疑剧,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大戏。

  这出大戏当仁不让的主角,非饶毅莫属。这位蜚声国际生物和神经病理学界的科学家,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美国西北大学原讲座教授,在新增院士第一轮推选中即被“逆淘汰”出局。新增院士名单公布仅数小时,饶毅即在网上刊出约4000字的长文,称此次院士增选是“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舆论将其解读为“为施一公落选鸣不平”。

  其实,早在年初,饶毅就对自己的落选有过独树一帜的强烈反弹,他的表达方式也颇有戏剧性。8月17日,在初选名单尘埃落定之际,饶毅在其博客发布题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简短声明。这则不足200字的声明,以黑色幽默的姿态登台亮相,散发着未卜先知的神秘气息以及苦涩、无奈、悲凉的况味,为科学界和科学家增添了异彩。这是两院院士增选年度大戏的第一幕。

  大戏其实还有序幕:2010年9月,两位科学家联名在国际科学界影响力巨大的《科学》杂志撰文指出:虽然中国科研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却未对中国的科研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阻碍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亟需及时破除科研基金管理中的潜规则、建立健康的科研文化。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科研经费的分配必须以学术水平的优劣为基准,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中国科技界献演这出大戏,毫无疑问会让公众感到陌生甚至惊愕。不过,这并不奇怪,在国人眼中,科学院、工程院属于高、精、尖领域,知识门槛高砌,专业壁垒森严,非一般人能窥其高深门径,赏鉴院内风光;加之长期宣传灌输而成的刻板印象,通常认为科学家乃是为国贡献巨大的精英,富有牺牲和奉献精神、而且品格高尚、品质纯粹,一早脱离了低级趣味。而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界,自然超凡脱俗,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净土。可今年两院院士增选过程中,频生的事端及种种乱象,则向公众揭示了科学家和科学界的另一面,原来科学界并非圣洁的仙境,也是人间一隅,也可能藏污纳垢。而科学家原来也是肉眼凡胎,有七情六欲,也不乏为非作歹的败类。在两院院士增选初选揭晓前夕,网络热传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谢振豪挪用科研经费包二奶的消息,即为生动而有说服力的一例。施一公、饶毅等学术成果丰硕、声誉卓著的科学家落选院士,固然是这出大戏的主轴和重点。然而工程院院士名单涉嫌泄密无疑也是乱象之一。

  乱象还可发展为“笑话”或者“耻辱”。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谢剑平因其以卷烟“减害降焦”为学术研究方向,当选后顿成众矢之的,更获得“烟草院士”之谑称。长于学术打假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则认为,在禁烟的世界大势之下,谢的当选是一个笑话。

  饶毅在院士名单公布后,迅速发文,剖析其中的“逆淘汰”社会现象:2011年度院士增选中,六位曾任国外正教授的候选人,五位回国者全部落选,生物医学部则三人全部出局,公开地、毫无区别地排斥海外担任过正教授的候选人;现任许多院士只有美国大学副教授的水平,落选的施一公、彭家淮等曾在国外担任正教授,个人的学术成果,以及发表的论文,竟然比该学部新增选院士的总和还多。

  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的是:那些嫉贤妒能、害怕被抢风头,最热衷“斥才”和“逆淘汰”的人,并非老一代科学家,其中90%为近些年回国的年轻一代的“海归”。

  在我看来,饶毅将忌惮和打压优秀的斥才、拒才的逆淘汰现象,归咎于文化和现时社会环境,却有避重就轻之嫌。科技界学术界劣胜优汰的逆淘汰现象肆虐,固然有传统、风气和积习混杂而成的文化因素,但更多显然是现有体制下的权力导向和利益驱动促成。

  国门洞开以来,国家需求导向的科研,已经蜕变为私心和小集团利益导向;科学研究的本来面目—纯粹热爱智慧、执著真理的好奇心驱动的科学探索,早已被人毁容破相,遗弃、遗忘而成绝响。反进化、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逆淘汰现象,盛行于中国最高层次科研活动中,不仅仅只是辛辣的讽刺,而且必然有生成的机制、寄生的基础,茁壮的生态和猖獗的依恃。

  事实上,专注学术、不问世事的彭家淮教授落选,不妨疑为遭遇了嫉贤妒能;那么,曾经联名对科技政策发表看法的施一公、饶毅两教授的出局,则明显来自权力和利益遭遇冒犯后的强烈反弹,在警告的表象下,还隐含着招安和驯化的意图。

  诸多事实显示,两院及院士增选,就是一个乱象丛生、潜规则暗伏的利益江湖。把持学术资源、占据研究通道、打压异己、近亲繁殖等不良现象,在科技界乃至高校,都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学阀、学霸孳生土壤和横行的环境;在逐利的大潮中,本是最高学术荣誉的院士名号,常常以权柄和金钱的面目出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了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利器。而要根治痼疾清扫积弊,除了渐进地更新风气、改良文化之外,积极地破除畸形的利益格局,从权力机制着手加以改革,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