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 浮云过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10:14 来源: 中国经营报解读《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南波幸
世上没有谁天生就注定了能大彻大悟,凡人要想活开了,都必须狠狠地活一把。
《大腕》里葛优跟关之琳解释“境界”,定义为“能够达到的高度”。我说这是个进行时,重点不是说人到了一个境界他就会怎样,而是你怎么去做,一路下来决定了你可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而我所推荐的电影《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幸福往往来自于我所遭遇的不幸。”没狠狠活过一把绝难说出这样的话。
捷克文学里面,哈谢克的《好兵帅克》是图腾,昆德拉则是匕首投枪。中间还有个赫拉巴尔,被昆德拉称为“布拉格之春”后捷克最伟大的作家。他拿到法学博士,然后去当仓库管理员、铁路工人、跑龙套的,总之就是没干过和法学沾边的事儿,然后年近半百开始写作。
传说赫拉巴尔每年都要细读一遍《老子》,他说:“耶稣在不停地登山,而老子却早已高高站在山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也正是用这个逻辑来连缀情节。
小说分为了五章,拍成电影时,导演伊利·曼佐导演把最后的“我是怎样成为百万富翁的”提到最前面。主人公迪特从监狱里出来,来到捷克和德国的边境修路,开始在这里回忆自己的一生。
迪特当年是个无依无靠、其貌不扬却脑袋灵光的穷小子,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开始他在火车站卖香肠,收到车上客人的大额钞票后,迪特磨磨蹭蹭地找零钱,直到火车开走,零钱也没有找齐,这个伎俩让他攒下一笔小钱。他常耍一个小恶作剧,把一把零钱丢在地上,这时候,衣冠楚楚的男女们无不弯下腰寻寻觅觅。凡人莫不爱财,金钱即是梦想,迪特坚信此理。
迪特到了一个酒店做服务生,为目标稳扎稳打。接着他到了一个私人会所做侍应,这里是生意人的集散地,金钱和权力的交易所。达官视金钱为粪土,生意人则是给他们拎包的二流货。将军早上结账的时候,一众侍应列队其后,正喝着茶的迪特不知所措。而将军却以为那是给他准备的早茶,于是结账之后随手将剩下的大把钱给了迪特。这是迪特第一次有了大钱,但也是离开会所的时候了。他的下一站是当地最高级的巴黎酒店,去学习成为一个金牌侍应,为自己开酒店做准备。
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巴黎酒店的领班,一个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的人,随口就是几国的问候语,抬眼一看就能大致猜出客人喜欢吃什么,更重要的是老人家一身贵族范儿,赶上二战德国吞并捷克的时候,他愣是敢给德国人吃闭门羹。迪特则要简单得多,他是一个挺纯粹的欲望的化身,就是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只要不伤害到别人,怎么赚钱都行。于是他才近乎本能地在街上救下一个被捷克人围攻的德国少女丽莎,并和她相爱。
丽莎是个狂热的纳粹信徒,没心思和丈夫完成他的百万富翁梦,主动要求奔赴前线。迪特此时所有的梦都破了,战争把他的生活给毁了。但世事无常,丽莎有一天从前线回来了,她的内衣里塞满了从犹太人手里搜罗来的邮票,“一套就能买下一个酒店”。可战争结束之前,丽莎死于大火,迪特则拿着邮票,在战后买下一处酒店,准备当百万富翁。
苏军占领下的捷克开始没收私产,迪特被告知酒店不归他所有,他只能经营。眼看着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就要实现,迪特怎能就此罢休。他坚持说自己就是个富人,有1500万。国家说,好,100万我算你一年,判你个15年……
迪特出狱后来到边境静静生活,至于那些剩下的邮票,都被他撒向旷野。他的梦想早就实现了,国家还给他做了背书,15年,千万富翁了。如果只看这个结果,那迪特绝对是牛人,什么都想开了。其实他何曾细想过什么,他就是狠狠活,其他交与命运而已。
总有人想先达到一种境界,然后如何如何,殊不知没有一路酸甜苦辣尝过,如何能达到那种境界。每件事情都在塑造着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正经过,狠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