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萨博三闪姻缘:捷豹路虎苦觅良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01: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绍仪

  小众品牌抢食国产“最后的盛宴”

  1800万辆,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上,每一个刷新纪录的数字都显得格外激动人心。尽管,眼下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也开始放缓,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车企日益倚重的“迦南美地”。不仅全球一线车企品牌在中国市场继续“加码”,而那些失意的小众汽车品牌也早就“心驰神往”。

  从萨博“三闪姻缘”的一场闹剧,到斯巴鲁顺利牵手奇瑞的“终成眷属”,从双龙携手庞大重返中国市场的坚定,再到捷豹路虎绯闻对象频出的摇摆,接连不断的小众品牌入华消息,为今年以来稍显沉寂的中国车市增添了几分喧嚣。

  一波三折

  在这些跌宕起伏的“寻姻”故事中,最受注目的“女主角”,当然要数萨博了。

  自从今年5月与华泰“闪婚”之后,“萨博” 这个原本在华的无名小辈一下成为汽车圈人尽皆知的小众品牌“明星”,而随后其与华泰“闪离”,并火速搭上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的个中曲折迂回,更使得萨博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并成为近半年来中国车市风云中最有噱头的一场好戏。

  11月5日,萨博前东家通用汽车出面表态称,不会支持瑞典汽车将萨博卖给中国企业的计划,庞大集团对萨博的收购再度陷入僵局。经过多轮博弈之后,12月5日,瑞典汽车单方面表态称,正在与一家中资银行洽谈入股萨博事宜,收购完成之后,瑞典汽车、中资银行和青年汽车持股比例分别为50.1%、29.9%和19.9%,这意味着一心希望凭借萨博项目进入整车领域的庞大集团将被“踢出局”。截至17日,青年汽车的合资伙伴仍未正式曝光。

  据欧洲汽车供应商联合会CLEPA表示,对萨博当前形势进行了分析,据估算萨博仍需7亿欧元(约9.1亿美元)资金才可能实现复产。目前,萨博已经获得青年新一轮首笔投资,用于支付税费,下一步还将得到其他资金用于偿还工人薪资。

  较之萨博“联姻”的柳暗花明,捷豹路虎的国产化则显得步履维艰。

  尽管从去年5月国产消息传出后,捷豹路虎一直在与中国多家车企接触,其中包括奇瑞、长城、江铃等多个颇为“靠谱”的对象,但捷豹路虎中国总裁高博在接受采访时称,关于国产事宜,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

  捷豹路虎首席执行官Ralf Speth谈到国产计划时曾表示,捷豹路虎计划在中国投资1亿英镑,建造一个可容纳员工5000人、年产量为50000辆汽车的新工厂。并称一旦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该项目会立即启动,预计前三年内将输出15万辆汽车。

  数据显示,2010年路虎在中国销量约2.35万辆,仅次于英、美市场。自去年成立了捷豹路虎中国销售公司后,捷豹路虎经销商网点预计年内将扩大到约100家。

  最后一搏

  虽然国产化之路需要披荆斩棘,但对于这些在国际市场上被忽视的小众品牌来说,中国市场或许是它们翻身一搏的唯一机会。毕竟,从全球来看,未来五年要再寻找一个像中国这样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从一个企业和品牌发展的角度来讲,要寻找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于是,在后合资时代,那些没赶上第一轮合资潮的国际汽车企业,纷纷来到这一片“牛奶与蜜之地”寻找最后的国产机会,并希望借此改写自身在全球汽车版图中的位置。

  然而,业界普遍认为,由于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已经证实“走不通”,在“十二五”规划对汽车产业政策作出调整的背景下,国家审批政策明显收紧。尽管与这些小众品牌合资、合作,对于国内部分还在奋力争取进入“四大四小”格局的汽车企业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捷径,但对于市场容量已经突破1800万辆的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认为:“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也不能说合资模式失败,毕竟改革开放后,我们引进了管理和资金,也引进了一定的技术。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经过上一个汽车黄金十年后,我们下一步该如何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正如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副会长张小虞所讲:“国家现在已经不太提倡合资,而是提倡自主创新,现在合资企业也要做自主品牌。”所以,对于这些急于到中国市场参与“最后的盛宴”的小众品牌厂商来说,不管是采用技术代工还是合资模式,都很难获得批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