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风险水平预期持续悲观 中美贸易摩擦上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7:27 来源: 中国财经报

  □ 本报记者 战雪雷

  ●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地区报损大幅增加。

  ●美国2011年报损案件总量和金额出现回升迹象。

  ●中东及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导致的买方拖欠显著增多。

  ●拉美国家出现侨汇减少、本币贬值、资金外逃、股市震荡、财税不足等问题。2011年,全球风险水平在金融危机以来的较高水平上,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和持续悲观的预期。近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发布了最新版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192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与评估,其中,29个国家风险水平上升,参考评级调升。

  欧洲报损大幅增加

  中美贸易摩擦上升

  2011年,德国某买方拒收中国企业光伏组件,涉案金额1581万美元,这是中国信保成立以来单一个案报损金额最大的买方拒收案件。经过多种努力,最终买方向中国企业支付1397万美元达成和解。这仅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信用风险在特定行业的一个缩影。

  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地区报损大幅增加。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支失衡、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金融环境恶化、银行信贷紧缩,加之各国相关支持政策变动,使得特定行业风险加剧。前两年发展较快的光伏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行业内可能损失频发,风险可能随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演变而扩大。船舶行业的融资环境也受到欧洲银行业紧缩政策的影响,航运企业银根吃紧。

  欧洲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等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美国是中国信保短期业务承保的最大单一市场,2011年,其报损案件总量和金额出现回升迹象,小规模买家的逃匿和非法停业情况明显增多。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增多,且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产品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重化工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扩散。发生争议的内容也逐渐从普通的质量争议、合同纠纷扩展到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和劳工权益保护等更为复杂而广泛的法律领域。对美国金融系统的冲击更多来自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重组预期变化。美国金融机构对欧洲国家主权债务的风险敞口将受到持续关注。

  亚洲风险复杂化

  非洲政治风险凸显

  在亚洲地区,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由于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激烈,买方还款能力不足,均出现上千万美元的拖欠。此外,个别国家市场因国际社会制裁影响、汇兑受到限制等因素出现多起上千万美元大额拖欠案。随着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所面临外部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企业破产、停业的现象有所增加。同时,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形势严峻,进口商实力相对有限,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个别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沟通不畅,次主权风险增加,政府投资、金融政策变更频繁,一些政府加强了对资源性行业的管制力度,对外国投资限制有所增多。在中东危机影响下,部分国家政治风险明显上升。日本、蒙古、巴基斯坦、泰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在非洲地区,因利比亚内战导致了建筑等行业中国企业的较大损失,对此中信保启动了应急机制,进行了赔付。由于中东及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导致的部分国家买方财务状况恶化,资金周转不佳等导致的买方拖欠显著增多,对此值得注意。此外,由于非洲地区法律环境较差,油气和矿产项目面临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征收和政府违约风险;政府干预、治理乏力,加上复杂的种族、宗教、反政府武装等问题,容易干扰投资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非洲国家财政实力有限,部分国家财政担保有效性不足;受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和外汇储备水平的影响,汇兑限制时有发生。在非洲地区,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北非国家,以及安哥拉、尼日利亚、刚果(金)、津巴布韦等国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需关注拉美区域

  各国政府出台的措施

  2011年,大多拉美国家出现侨汇减少、本币贬值、资金外逃、股市震荡、财税不足等问题。目前,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出口结构易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结构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此外,拉美进口商账期延长趋势明显,付款情况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汇率波动以及金融系统不稳定的影响。在中长期业务中,部分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履约记录不佳,且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力,其主权担保需审慎考察。对于纯商业项目,需关注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对其影响,特别是外汇管制的风险。近年来,部分国家的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和国有化政策。中国企业应注意因地制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重视了解当地文化、工作习惯以及劳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其中,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等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清华-花旗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调研”第三年度报告调研显示大多数家庭选择风险最低的投资产品本报讯 记者杨红梅报道 日前,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在第六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上,共同发布了针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行为的最新调研成果。调研结果显示,房产仍是受访家庭最重要的资产,大多数家庭选择了风险最低的投资产品,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及现金仍是家庭资产的主要形式。随着年收入的增加,对家庭理财规划的需求在提高。

  2011年,来自中国24个城市的5800个家庭接受了调研。调研城市不仅涵盖诸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也覆盖了诸如海口、桂林、洛阳、徐州、安庆和攀枝花等二三线城市。

  调研发现:房产仍是受访家庭最重要的资产,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及现金仍是家庭资产的主要形式。股票、基金、保险和政府债券的比例相对较低。在投资组合方面,约22%的受访家庭持有股票,其中多数家庭持有的股票种类少于三种。持有基金的家庭比例为17.39%,比持有股票的家庭比例低5个百分点。大多数家庭选择了风险最低的投资产品。

  购房仍是家庭借款的主要目的,在所有受访者中有18%的家庭使用了银行购房贷款,15.4%的家庭采用向亲友借款购房,受访家庭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39%。

  随着年收入的增加,对家庭理财规划的需求也在提高。例如,在年收入在五万到十万人民币之间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中,有家庭理财规划的比例同比增长最为迅速,从2010年的27.5%显著增至2011年的63.7%。

  从家庭储蓄的主要动机来看,医疗和突发应急、子女教育、养老保障和财富保值为最主要考虑。

  该调查还得到了关于信用卡消费、房屋消费、养老保障和遗产规划等方面的翔实数据,为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据介绍,这项名为“清华-花旗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调研”的研究项目为期三年,由花旗集团基金会资助、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组织进行。意在推动中国消费者和机构的金融教育发展,旨在更全面地了解与中国消费者财务习惯相关的趋势与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廖理表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消费金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2009年家庭所占有的金融资产已经是企业所占有金融资产的两倍多。在我国,随着GDP的日益增长,国民财富的积累,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也日渐提高,已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主体。家庭投资理财和负债行为的增加,导致了家庭资产负债表更加丰富,这都需要我们把家庭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来进行调查和研究。”在为期三年时间里,该大型调研项目调研了超过10000个中国家庭,覆盖沿海及内陆的大中小型城市的多民族和多社会经济背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