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化工市场盘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14:57 来源: 新华08网
钾肥市场:
2011年钾肥市场行情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0月份之前,钾肥走势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俄红粉年初的2800元/吨,主要是由于国产钾肥运输困难,市场到货速度很慢,下游有一定的需求,供需产生矛盾,支撑钾肥价格上行,进口俄红粉涨价至3050-3100元/吨;下半年国际合同签订,到站价上涨70美元/吨,市场价格继续小幅追涨,60%进口俄红粉涨价至3150-3200元/吨左右,同时盐湖钾价格上调250元/吨,此时整体钾肥市场行情高位暂稳。
第二阶段,10月以后边贸开始集中到货,而国内市场需求逐渐降低,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钾肥价格在坚挺一段时间以后;伴随着盐湖钾肥货量集中运出,市场价格开始出现下滑,进口钾俄红粉报价下调至3050元/吨,低端实际成交跌至3040元/吨左右,盐湖钾肥10月份以后,虽维持前期报价,但实际市场价格已经下滑57%含量出货2700元/吨左右,市场价格年末下滑已成必然。
磷肥市场:
2011年磷酸一铵价格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时期、三个波动上。四个时期分别是春耕、5—6月份、秋播—出口、四季度。三次波动则对应春耕、5—6月份、秋播—出口。
【责任编辑:山晓倩】
三次波动中一铵价格一波高过一波,呈阶梯式上涨。今年的价格差较小,在400元/吨左右,远小于去年价格差。(2010年最大价格差在900元/吨)
今年影响一铵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需求、原料、出口。春耕时期,在需求和原料的影响下,磷酸一铵平稳上扬;5-6月份,本是市场传统淡季,但一铵市场在二元肥出口带动下,拉动了内销,价格出现了第二次冲高上涨;第二次上涨略作盘整后,紧接着一铵又迎来了但三次冲锋,国内秋季市场和出口的刺激把磷酸一铵价格推到了今年的最高位置,企业出厂报价达到了3000-3050元/吨,不过这仅是挂牌报价,实际成交在2900-2950元/吨。第四个时期是一铵一路低迷下滑的时期,尤其是在12月份前后传统的备肥采购旺季,也难止其下调的趋势。其核心因素就是需求低迷,下游低负荷开工,市场观望心态占主导,延后了备肥用肥。
总结来看,需求是贯穿始终的最核心的需求因素,包括出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需求释放。而今年能支撑一铵逆市上扬的利好,恰恰是二元肥的出口。原料的支撑虽然并不占据核心,但却是今年一铵价格始终处于较高价位水平的重要推手。
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了磷酸一铵2011年的走势发展。
二铵发展则主要是二个时期,1-3季度平缓上扬,4季度一次性下调后缓慢回升。
第一个时期在企业没有库存,市场货量供应偏紧,以及原料高价上涨的支撑下,磷酸二铵一3200元/吨的高价起步,平缓上扬,由于供应偏紧在前三季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没有销售压力,因此无论需求旺盛还是低迷,二铵价格均保持了稳步上扬的走势,体现不出淡旺季的变化。
但在第4季度,随着出口结束,国内货量增加,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绝不接受高价等影响,二铵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做了大幅的降价调整,价格一次性下滑到底。这让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尤其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二铵企业,在这次降价大潮中无法承受成本压力,生存艰难。
【责任编辑:山晓倩】
不过大幅降价后确实也刺激了东北市场的拿货热情,一些大型的贸易商和企业老客户开始积极备货,市场出现短暂的采购热潮。但低价采购毕竟只是少数行为,一是采购量受限,二是采购群体受限。因此在一轮库存放量后,企业又开始收缩销售,上调价格稳住市场,使二铵市场进入缓慢盘整,逐步恢复上扬的阶段。
总体来说,2011年二铵除了年末一次大的调整,整体走势平稳向好,而且笔者认为,最后一次的大调整,可能会让二铵明年的走势继续呈现平缓上扬,阶梯上涨。
尿素市场:
2010年下半年在节能减排减产、出口激增、原料高位等方面影响下,国内尿素价格持续高价运行,使得冬储市场无法顺利开展,社会库存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了2011年上半年春季用肥旺季东北缺货,引发全国行情暴涨。
而下半年原本跌价的行情却在零散的农业需求、小包装及二元肥出口、限电气荒、原料涨价等因素支撑下,并未立刻大幅回落,而是缓慢下行,不仅跌价时间被推迟,其幅度也是较缓和。从上图可以看出,下半年价格涨跌频繁,行情无规律可循变幻莫测。
复合肥市场:
2011年对于化肥市场来说是特殊的一年,整体市场行情不温不火,春季在东北用肥市场结束之后,复合肥市场价格本应该下行的时候,市场出现了逆势而上的局面,这究竟是为什么?在第一张图每年4-5月份复合肥价格开始试探性下探的时候,出现了什么事件使价格高位坚挺,继而稳中攀升?答案就在下图,图中四月份的节点、五月份和六月份节点组成的向右上方直线上行的出口量,支撑了国内复合肥市场行情逆势上行。
本年度复合肥整体市场行情特点:1,复合肥整体企业在悄悄的整合,更多小复合肥厂家在平淡行情里消失。2、市场淡旺季不再明显,经销商对前些年的经营模式开始怀疑,市场营销或将生出新型的营销模式。3、国家政策无形的大手掌控着市场的走向。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