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人也受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16:17 来源: 法治周末在创业者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天使投资者从天而降。这样的投资方式,给与创业者最初的支持。然而,天使投资者的投资方式的特殊,却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治周末记者 李 飞
他们被称为“天使”,却没有翅膀;他们热衷于投资,却不唯利是图;他们无处不在,却又难觅踪迹;他们是,天使投资者。
在美国,这个群体的活跃人数已经接近30万之多,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同事、朋友,甚至家庭成员。但不管他是谁,只要他愿意投资你的公司,那么一只帮助你脱离苦海,展翅高飞的“天使基金”可能就此形成。作为面目最慈祥的风险资金,“天使”一名名副其实。
但在中国,这个群体还在蹒跚起步。而敢于为先者,也多是企业家或创业成功人士。其中更不乏因为害怕自己的投资付诸东流而对“天使”身份讳莫如深的“隐士”。
因此,虽然谁都有可能成为“天使”,但创业者在国内想轻易地找到天使投资者并非易事。
然而,“天使”的生存环境却并非“天堂”,他们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挑人的艺术
之所以称为天使基金,是因为这些“天使”们总是在企业最需要融资的起步阶段注资进入,以拥有一定股份为代价,帮助创业者走出第一步。
这时的创业者,可能还没有盈利,甚至没有产品,有的只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或者说,一份跃然纸上的梦想。但对天使投资者来说,已然足够。
正因模式如此疯狂,一旦企业运作步入正轨,估值上升,那么为梦想押注之后的回报率也往往非比寻常。
百度无疑是诠释天使投资的最佳案例。在创业最初,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从美国融到12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时至今日,百度总市值近400亿美元,而最初投资的两家公司回报率最高时已经超过3500倍。
这并非偶然,与VC(VentureCapital,即风险投资)或者PE(Pri-vateEquity,即私募股权)相比,天使投资确实更像一门投“人”的艺术。投资者往往需要用看“艺术品”的眼光去发掘创业者身上的价值。
“如果创业者连我都不能打动,又如何打动消费者。这样的项目不值得投资。”一位不愿具名的个人天使投资者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相人不中”这样的事例在天使投资的圈子里并不少见。甚至被某些创业者认为天使投资者置精心设计的商业计划于不顾,仅凭个人的偏好决定企业的生死。
面对质疑,天使投资者显然有苦说不出。
因为国内天使投资者的稀缺,让每个投资者都将面临数以千计的创业者。如果是投资机构,尚可通过评选系统筛选出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但对于个人天使投资者来说,评选项目的时间可能是在茶余饭后,而审计师、会计师、律师等也无法常伴左右。
“最好的选择就是选对人。值得信任的人,也许10分钟就能得到一笔投资。”这是好投网CEO户才和在面对众多天使投资者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勿以量小而不投
如果以种养植物来比喻投资,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重视的是即将结果的成熟作物,而天使投资者培育的则是埋藏在泥土中的种子。
面对高风险,部分天使投资者只能用遍地开花的投资方式来保障收益,维持自己的坚持。“VC一年只投两三个项目,天使投资可能一年能投30个项目。只要其中有1/3的企业能被接盘,‘收成’就能有保证。”户才和坦言。
那么,多少才是天使投资的应有的规模?
在国内,“做大做强”的观点深入人心,哪怕是面临投资也一样。
事实上,在这些天使投资者看来,“微天使”和“微投资”才是市场更加需要的。对比PE和VC,天使投资投入的资金金额最小,一般是10万至50万美元。“勿以量小而不投”是天使投资圈人倡导的口号。
“不要去比较谁投得比较多,因为每一份投资都可能改变一些创业者的命运。就算是1000万元的盘子,如果组织100人的天使投资团队,每个人只需投资10万元就能完成一个梦想。”户才和说。
事实上,天使投资的额度甚至是越小越好。
“毕竟风险比较高,如果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失败,面临的将是血本无归。”户才和建议。不少企业家或者富豪,在入行之前,听到的都是业内人士宣扬项目投资小、回报率高的成功案例。其本身对投资的行业并不了解,最终投资破局,自讨苦吃。
股权投资律师郭卫峰对记者表示:“投资成功率100%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叫风险投资了。实际上,投资成功率能达到三成以上,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天使”也受困
作为为创业者插上起步“翅膀”的天使投资者,并非一帆风顺。
在国内,想促成一笔天使投资,往往面对多方压力。如果投资者所占股份太高,将对企业未来再融资的可能性带来阻碍。但对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几乎所有的起步资金都来自天使投资者,如何平衡股权与未来收益就成了两难的抉择。
此前股权分配的常用方法是,在创业初期,天使投资者提供大部分资金,但只占有公司10%至30%的股权。其他部分,通过未来创业公司发行可转债,或以优先股的方式保障天使投资者的利益。但这一方式其本质属于同股不同权,与我国公司法同股同权的基本思路相左。也就是说,法律上无法保护天使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现在的天使投资者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硬性规定将来从创业公司获得多少回报,倚仗合同法保障一定的权益。“但这种方法仍不能完全避免法律上对天使投资的限制,合同法不能成为天使投资者的救命稻草。”郭卫峰告诉记者。
而就算成功投资之后,如何退出也成了众多天使投资者关心的焦点。
“将来谁接盘?当然是VC啦。”在记者对多位天使投资者的询问中,涉及退出渠道时,大家无一例外地想到了VC。
“天使投资就像是为VC培养原料,将创业者的梦想加工成半成品,然后转手。”前述天使投资者透露。
但在经过两年天使投资的上升期之后,2011年资本市场的寒冬也让众多VC减缓了接盘的脚步。这对部分小型天使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噩耗。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型天使投资项目面临无人接盘的尴尬,投资者只能选择自己继续注资,或忍痛放弃。”户才和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