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警惕中国平安“大到不能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23:23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若干年前,笔者曾经采访济南轻骑某位高管,对该企业不顾实际情况疯狂借贷扩张的举动很不解。因为关系比较铁,所以该高管狡黠地悄悄告诉笔者:“这你就不懂了,我借的越多,政府越不敢让我倒。”10多年后,济南轻骑果然没倒———只是变成了*ST轻骑。

   轻骑再大,只是一实体企业耳!如果是大型金融企业呢?敢不敢让它倒?中国平安上市以来的所作所为,让人不得不怀疑公司管理层深谙“大到不能倒”的真谛,并且正在一步步往“不能倒”的目标上争取。

   2008年中国平安宣告千亿元再融资,揭开了当年A股大跌逾70%的序幕。2011年6月中国平安完成定向增发筹资约200亿港元。2011年12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提请股东大会审议A股市场发行260亿元的可转债议案,同时提请获得发行不超过20%新股(A+H)的授权(额度大概为640亿元)。同日民生银行发公告称,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消息一出,本已惨淡至极的股票市场更加坠入无底深渊,投资者欲哭无泪。

   中国平安为什么要一再扩大融资呢?国泰君安分析报告指出,伴随着业务快速发展,中国平安及子公司的偿付能力、资本充足率均面临较大压力,另外新收购的深发展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并不乐观,所以需要再融资。

   是了,因为业务快速发展,因为有资金压力,所以需要再融资。问问中国的企业,哪一个业务发展不快?哪一个没有资金压力?温州的小老板欠1000万元就要跳楼上吊跑路,如果把平安拟圈的260亿元改为扶持实体企业,能救活2600个小老板!整个温州地区的资金紧张状况都会基本缓解了。平安拿到260亿元能干什么?“钱生钱”而已———甚至不能做到“钱生钱”。有网民提醒,当年中国平安雄心勃勃巨资收购欧洲富通,最终以狂亏200亿元收场,而这种亏损都通过股票买卖转嫁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身上了。

   扩张再扩张,圈钱再圈钱!只要资金敞口供应,游戏就能无限期玩下去。眼下的损失由投资者承担,未来的损失由全体国民承担(财政),公司高管坐享无风险天价报酬,这就是中国某些大型金融企业干的好事。

   温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强调,金融企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温总理揭示了中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急迫问题。

   泛泛地号召是不行的,必须加快顶层设计,必须改变政策。我们的政策过分偏向金融系统,忽视了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忽视了对投资者的保护。谁在制定政策?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会”的官员你来我往,都姓“金”。如果请国资委制定金融政策,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资本一旦与权贵结合,就会成为一个大毒瘤。他们不会关心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关心消费拉动(投资者巨亏,拿什么拉动消费!)———只要他们有钱可赚。我们不应忘记,当年为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汇金为四大行注入巨额资金,现在则是股民的血汗钱垫高了银行资本金。这种政策倾向使金融系统有理由确信:只要金融系统缺钱,要么国家包圆,要么股民出血,他们可以尽情挥洒。这会使金融系统无限放大风险,直至不可收拾。欧美债务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归纳起来一句话:必须立刻限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类企业的融资和再融资。实体经济失血受不了了,投资者亏损受不了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