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制造业仍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1:03 来源: 中国经营报刘晓午
制造企业“去实业化”或“逆升级”值得观察和研究
大力发展实业,一直是贯穿中国百年经济发展史的主线。以19世纪的洋务运动为标志,中国现代产业拉开了发展大幕。20世纪,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实业家陆续涌现,“实业救国”行动奠定了中国产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之后,蛇口工业区、浦东新区相继成立,开发区经济亦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大驱动力,中国崛起于世界经济的舞台。
“2011产业中国年会”上,以推动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领袖组织——“产业中国”正式成立。“产业中国”由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了中国经营报社、英才杂志社、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和机构共同成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制造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
未来,中国经济和工业是继续维持较快增长,还是增长下一台阶;是周期性调整,还是趋势性回落?就这一重要话题,《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经所所长、华夏幸福研究院院长金碚。
《中国经营报》:最近学界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未来增速会下一台阶,这种观点对中国来讲是否切合实际?
金碚: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8%、7%,或者更低的水平,我们国家是否能接受,会不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在我们的舆论中,一些人认为,增长好像太快了,低一点也没有关系。
甚至有的人主张说,中国有5%、6%的增长率也可以。如果按照5%、6%的增长率来算,跟发达国家相比,当然也不算是低的增长率。问题是,中国是不是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其实,从中国现阶段的现实经济社会状况来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率必须要保持在8%左右,低于8%,甚至如果真的低于7%,中国会出现很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至少会有20年左右较快增长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虽然要求再保持9%甚至超过10%高速增长率是不可行的,但是在8%左右甚至更高一点的快速增长区间,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基于各方面因素和趋势推算,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时间点估计是在2030年左右。在此之前,经济增长率可以保持在7%~8%甚至更高一点的快速增长区间。
《中国经营报》:当前中国工业制造业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变迁过程?
金碚:30多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产业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确确实实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关于中国的竞争,我给出一个概念,叫做“血拼”,就是把我们所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至。
经过30多年“血拼”式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再过10年左右可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这个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工业。现在中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人民币。进入这一新的工业化阶段,工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劳动工资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这促使工业结构在向重化工业倾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制造业的更复杂部门以及产业链的更高环节转型升级。
从这一角度观察,中国工业已经从幼稚时期进入成年时期。转型升级是成长的必然,即必须从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经济体系向适应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经济体系转变。
《中国经营报》:目前中国产业竞争力有什么新特点?
金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产业表现出的竞争力,通过显示性指标,如增长率、市场份额、进出口表现等来衡量,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但是,近两年来,我们工经所的课题组监测到,跟以前相比,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产业竞争力下降趋势。
这种现象跟目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有关。例如,不少工业企业进入了并非是“更先进”而是“更赚钱”的产业,非主业投资成为这些企业重要的“非主营业务”收益来源,甚至成为一些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对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主营业务(制造业产品)进行交叉补贴。
我们看到这样的客观事实:中国改革和发展路径的特殊性(渐进式改革和级差式发展)导致各行业的利润率差距极大,暴利和微利产业共存。所以,一些制造业企业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进入了高利润的(往往是具有垄断性的或政府管制较强的)传统产业,这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甚至像奇瑞这样以发展自主品牌为理想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要投资鄂尔多斯的煤矿。
有专家分析,奇瑞生产一辆车的净利润只有132元,而挖一吨煤的利润就有数百元。制造企业的“去实业化”或者“逆升级”,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和研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