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 陕西南水北调解渴关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1:04 来源: 中国经营报赵锋
2011年岁末之际,陕西省正式启动该省史上最大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并探求“解渴”陕北之策。
12月8日,陕西总投资约为168亿元的引汉(江)济渭(河)工程正式全线开工,此后不久的12月18日,陕北黄河引水工程亦被陕西省快速推进。《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述两项重大引水工程的背后是,在“关天经济区”、“能源金三角”战略加速推进的产业竞争格局下,陕西关中城市群以及陕北能源化工城市带亟待解决的“水荒”隐忧。
尽管上述两项引水工程发挥“解渴”功能尚需时日,但陕西当地区域经济学者指出,这两项工程或带动关中、陕北两区域每年千亿级别的GDP产出。
参与陕西“南水北调”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表示,“引汉济渭”及其配水网络建设将拉开陕西现代水网建设的大幕,形成南接汉江水系,北达陕北高原(通过黄河水量置换)的区域大水网,实现南北统筹、丰枯相济、多源保障的战略意图。
水危机
12月8日,穿越秦岭的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前期准备工程全面开工。这是在2011年7月“引汉济渭”重大引水工程项目得到发改委正式批复后,陕西急切推进的“解渴”关中的标志性工程。
事实上,因秦岭一山之隔,陕西的陕南与关中,一边水资源丰沛,一边缺水干旱。这样的水资源现实,让陕西不得不把解决水危机的目光投向了秦岭那边的陕南汉江。
据陕西省水利厅官员介绍,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西安发生水荒以来,陕西省就已开始研究“引汉济渭”,十年之后,“引汉济渭”工程终于启动。该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枢纽三大部分组成,经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送至关中。
该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咸阳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其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相当于七个半黑河金盆水库的库容。陕西省水利厅一参加会议的官员向记者表示,事实上,目前已经正式启动的“引汉济渭”工程,未来不但将为陕西关中“解渴”,也旨在为摆脱制约陕北经济发展瓶颈的引黄河水为能源化工基地所用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陕西省水资源分布南北严重不均,全省7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陕南地区,而土地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65%、77%和90%的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29%, 缺水日益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致命近忧。另一方面,在“关天经济区”及“能源金三角”背景下,陕西提出“十二五”“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的发展战略,以及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规划,都让水资源紧缺成为关中以及陕北经济社会快速崛起的现实瓶颈。
资料显示,关中地区人口占陕西全省60%、GDP占63%,而水资源总量只有82亿立方米,仅占全省的19%,人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陕北地区就更为严重,该地区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40.4亿立方米,人均仅73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最低需求线,属于重度缺水地区。虽然当地曾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但现在仍有1.4亿立方米的缺口。按照GDP增长预测,陕北地区2015年需水量将增加到18.3亿立方米,2020年增加到27亿立方米,需水量远远超出18亿立方米的全部可利用量。由此,深度水荒的陕北,在地下水匮乏之下,只有寄希望于黄河引水。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分析认为,陕北缺水将严重制约其能源化工基地的持续发展。在他看来,这就是陕西在启动了“引汉济渭”工程之后,又急着推进陕北引黄河水解榆林、延安两市之渴的最直接原因。
解渴关中
张宝通认为,随着“关天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10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宝鸡、渭南、铜川、杨凌等中心城市和一大批城镇、特色优势产业园区也将加快建设,城镇化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60%,关中地区年均缺水量将达到24亿立方米。如果不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关中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难以修复,建设关中城市群和经济区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工程。
当地官方口径认为,“引汉济渭”工程将在未来,让关中近1000万人喝上优质汉江水,支撑约500万人的城市规模和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届时还将归还原被挤占的农业水,使失灌的300万~500万亩耕地有水可灌,每年增加渭河干流水量7亿~8亿立方米,从而有效提高渭河纳污能力、冲沙能力,维持渭河健康生命。同时,该工程的实施,也可为促进陕南循环经济发展,为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保持陕南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支撑。
而前述陕西多位区域经济学者也表示,总投资168亿元的陕西“南水北调”工程,未来每年将为关中区域带来上千亿元的GDP增量。十年后,若陕北的引黄河水工程也建成,其将支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或带来上千亿元GDP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