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能源十大新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1:0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为我国能源行业新闻展示的重要平台,《经济参考报》能源专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八年推出年度能源十大新闻。
又到年终岁末,我们驻足回望,对即将过去的一年间能源业界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全面梳理,在走访多位业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评出2011年中国能源十大新闻(以时间为序排列),并辅以记者点评以飨读者。
一、中海油建成“海上大庆油田”,我国油气开发走向海洋
1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所属海域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建成一个“海上大庆油田”。中海油“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表明,中国海域已成为陆上油气开发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标志着我国油气开发步入“海洋时代”。
记者点评:一直以来,向海洋要资源是几代中国人的“蓝色梦想”。中海油“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让这一梦想接近现实。但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海洋油气探明率还很低,而且中海油目前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大多集中在周边浅海区域。5000万吨“海上大庆”的实现,只是中国人“蓝色梦想”的一个开端,人们有理由对此寄予更多期待。
二、行业整顿加力,稀土价格暴涨,下游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受影响
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整顿稀土行业相关政策;4月1日,稀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5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着一系列整顿措施的出台,稀土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造成较大冲击。
记者点评: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稀土长期被贱卖,加大行业整顿,促其价值回归,实属必要之举。但在稀土整顿,价格上涨的同时,下游变频空调、节能灯具、风电制造、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如何统筹兼顾,在保证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下游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新试题。
三、受日本核泄漏危机影响,中国暂停核电项目审批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危机。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暂停核电项目审批,并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记者点评: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危机,引发全球核电恐慌,多个国家调整核电发展政策,我国亦暂停核电项目审批。原定2020年前核电装机容量达到8600万千瓦的发展计划会否由此改变?在12月13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给出了答案: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改变。核电要发展,决心很重要,安全更重要。
四、广东、湖南等10多个省相继出现“淡季电荒”,电力怪象引人关注
今年4月以来,广东、湖南等南方10多省相继出现淡季“电荒”。电监会及电网公司人士称:今年电力缺 口 总 量 将 超 过 历 史 上 最 严 重 的2004年。与时同时,东北、西北等多省区出现包括清洁风电在内的巨额电量送不出的“窝电”现象。电力怪象引人关注。
记者点评:每当“电荒”出现,专家和媒体便归因煤炭“市场煤,计划电”再成社会焦点。可今年大面积“电荒”与大规模“窝电”同时显现,在电网公司全力推动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的大背景下,为何还会出现如此怪象?电力市场化交易平台的缺失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滞后当为主因。厂网分开已10年,输配分开未启动,区域电力交易市场化改革胎死腹中……中国电力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
五、国家能源局整肃酒泉风电,开启风电产业从速度向质量转型
5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出《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这是继3月27日针对酒泉风电项目建设中一些违规行为发出的第二份通知。通知在强调“未经国家核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的同时,明确提出将“进一步规范风电建设秩序”“合理控制风电基地建设节奏”。
记者点评:我国风电发展全球瞩目,截至“十一五”末,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风电产业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风机质量事故频发、设备招标违规操作、一些地方对风电项目“化整为零”绕道核准等等。“十二五”伊始,国家能源局从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酒泉入手,连发两道“令牌”整肃风电秩序,规范产业健康发展。中国风电产业由此拉开从速度向质量转型的序幕。
六、康菲公司位于渤海作业平台发生漏油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6月4日、17日,中海油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项目———渤海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和C平台先后发生漏油事故。经国家海洋局调查,这是一起由作业方康菲石油公司擅自变更开发设计方案而导致的责任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河北乐亭、山东烟台等地渔民养殖海产品因污染而大量死亡,将康菲石油公司诉诸法庭。
记者点评:近年来,国际石油巨头海洋石油开采导致的漏油污染事故频有发生。先是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作业时发生原油泄漏,被迫拿出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后有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在巴西海域钻井作业时发生漏油,巴西坎波斯联邦检察院开出200亿雷亚尔(约合107亿美元)的巨额罚单。如今,美国康菲公司在中国渤海的漏油事故如何埋单,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七、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贯通,我国首条利用境外天然气的陆上战略通道建成
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主干线贯通投产。这条由中国石油投资1422亿元、全长8700多公里的管道,与境外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三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既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也是我国利用境外天然气资源的第一条陆上战略通道。
记者点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每年将接收来自中亚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这不仅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城市化、改善沿线城市环境作用巨大,同时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
八、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通过鉴定,中国煤制油技术登顶全球
7月4日,由神华集团主要承担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并获得2011年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我国由此成为世界唯一实现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技术工业化的国家,总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记者点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是由神华集团主要承担、煤科总院、中石化、中国一重和上海电气等共同参与,历时近10年研制完成的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工程。截至2011年上半年,工业示范装置生产油品46.7万吨,实现利税8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已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煤直接液化核心技术,成套工艺技术产业化时机已趋成熟。
九、中国水电A股上市并成为年内最大IPO,我国水能资源开发提速
10月18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融资额达135亿元,成为2011年A股最大IPO。作为我国水电建设的航母,中国水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承担了国内65%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曾参建包括长江三峡在内上百座世界瞩目的巨型水电站。
记者点评:水电是全球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受环保、移民等问题困扰,我国水电开发滞后,“十一五”甚至被称为中国水电“失去的五年”。由此而言,中国水电上市不仅是A股市场最吸引眼球的事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水电开发的诸多期待。据有关专家透露,“优先开发水电”已被写入即将公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十、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遭遇严冬
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随后又传出欧盟、印度等拟采用相同措施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口的消息,中国光伏产业遭遇严冬。
记者点评:由美国率先发起针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不管理由能否成立,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表明,一方面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贸易战已悄然打响;另一方面,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时期,长期以来技术与市场“两头在外”的状况必须改变,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或成为国内光伏产业走出严冬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