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信托业:转型见效 隐忧仍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3:42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薛亮
2011年,从紧环境下,投资者理财“激情”备受打击。楼市遭受最严厉调控,股市持续疲软,银行理财收益率大多不及CPI上涨幅度,往年投资者热衷的理财渠道似乎全都被关闭了。然而,这样的环境却为信托业带来了机遇。
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信托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突破了4万亿元大关,而去年末该数字还是3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信托业的爆发,不再依赖银信合作,而房地产信托也逐渐褪去了信托业支柱的角色。相比之下,以矿产资源信托、艺术品信托和酒类信托为代表的信托产品,反映了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转型效果初现,行业“健康度”不断增加。
政策矫正 转型效果显现
信托业转型,实际是要向信托本源回归,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其中的关键,一是要理财,即从被动管理的平台类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变;二是要有“信”,即重视风险管理。然而,市场中前些年大行其道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却背离了这个本源,成为银行变相放贷的渠道。此外,房地产业面临重大调控,风险积聚,而信托业往年投向房地产的项目占比过高。针对这些情况,近些年来,银监会出台了多个办法和通知,以政策矫正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方向。从今年的情况看,这些政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首先,银信合作一直是监管治理的重点。经过数轮整顿,目前银信类产品规模已受到相当控制。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末,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7611款,其中3111款产品公布了发行规模,由于组合投资类产品及债券类产品中只有一部分属于银信合作,经过一定系数的调整后,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元。银信合作整体规模已受到限制。此外,受银监会整顿短期理财产品影响,银信合作产品在年末也出现了发行量下降的趋势。
除银信合作规模扩张明显放缓外,房地产信托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要点。众所周知,年初发布的《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房地产信托中主流的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风险计提比例提高到3%,加强了风险监测。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11月单月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为122.6亿元,仅占11月信托总规模的21%,环比下降18.3%。在各信托资金的投资领域中,房地产信托已经降到了第三名。而今年6月时,地产类信托产品仍占据着信托领域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52%。
与银信产品和房地产信托相比,矿产资源类信托以及基金、艺术品甚至酒类等产品在今年发行数量激增,成为市场亮点,也充分说明了各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信托业向主动管理不断转型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行业内也存在不少隐忧,风险控制仍不能放松。
房地产信托 兑付风险或将到来
事实上,“高收益率”一直都是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吸引力所在。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1~11月份所有集合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高达9.11%,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到了10.06%。因此,虽然针对房地产信托的调控政策不断,但房地产信托仍然让很多投资者“牵挂”。然而,国内最大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认为,如果一些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是在2010年第三、第四季度,并且将在2012年第一、第二季度到期,那么这些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兑付风险最大,值得市场重点关注,诺亚统计的在此区间内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规模约为168亿元。
该机构近期发布的房地产信托行业研究报告称,2012年到期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规模达到1172亿元,2012年全年兑付规模较大,其中3月、6月、7月和8月为兑付高峰。随着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集中到期,开发商将面临巨大的兑付压力。
诺亚认为,有两个时间段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在2010年第三、第四季度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理由是,当时融资门槛与风险控制均相对较宽松;二是在2012年第一、第二季度到期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因为届时可能将是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刻。
事实上,信托融资方临近到期出现兑付风险的案例已经开始出现。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天津星耀项目等,已经引起业内外关注。诺亚研究估计,房地产信托即将到期的1172亿元占整个房地产行业规模的4.5%左右,如果大量信托产品融资方发生现金流风险,并通过资产低价处置方式回流现金,将对整个房地产行业造成一定威胁。
但总体看,虽然2012年将迎来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到期高峰,但诺亚也认为对房地产行业整体尚不构成重大威胁。对市场而言,集中兑付的压力并不明显。“不管怎样,我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信托产品风控做得都很严格,再加上各公司资金都比较充裕,真正出现兑付不了的情况的几率比较小。”某信托公司负责人表示。
另类信托 看上去很美
银监会对于信托业的监管,意在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今年以来,涌现的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甚至酒类信托等都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体现。以矿产信托为例,用益信托工作室数据显示,2011年三季度有1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5款矿产资源类产品,融资规模为223.12亿元。发行数量同比增长169.23%,发行规模同比增长315.96%,融资需求暴涨。
然而,除矿产信托外,市场也出现了投资于艺术品、酒类甚至拆迁等的“另类信托”。对于此类信托产品,由于信托公司也是初次涉及,风险控制“靠谱”程度一般来说很难确定。
首先,酒类信托凭借我国高端白酒不断涨价,在今年上半年开始不断出现。据相关机构统计,去年推出的白酒类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左右,而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白酒信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10%,最新的一款茅台红钻酒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了12%。然而,据记者调查,大多数客户甚至信托公司的销售团队都对此类产品充满“担忧”。
“作为信托公司直销团队的销售,我甚至不建议客户购买本公司推出的此类产品。因为,我看不懂这个产品的风控,白酒的二级市场现在没有统一标准,万一哪天白酒价格回落,如何向客户交代?”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基于类似原因,很多客户也对购买艺术品信托“并不感冒”。“艺术品水太深,比起来的话,我宁愿挑大信托公司的房地产项目。”一位具有10年信托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者直言不讳。
有机构研究者也表示,流动性泛滥,是推高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原因。然而,这种刺激不可持续,且波动性非常大。此外,更令人担忧的是艺术品投资的退出渠道不畅,必将加大关于此类产品投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