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各地财政全力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14:35 来源: 财政部网站

  2011年12月26日 来源:相关省(区、市)财政厅(局)办公室

  编者按: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实行有利于就业再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绩效考评,保障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云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进一步规范

  2011年10月19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财政厅、省残疾人联合会、省地方税务局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云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重新修订的《云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保障金的征缴、使用、资金管理都做了进一步规范。

  一是在征收方式上,保障金由残疾人联合会委托地方税务机关按属地代收、税费同步管理的原则,按年定期代收上一年度的保障金。保障金统一由税务部门代征,不仅扩大了征收范围,而且加大了征收保障金的执行力度,有利于应收尽收。

  二是在使用方式上,保障金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和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主要包括与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方面的支出,以及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与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关的其他支出。各州(市)或县(市、区)收取的保障金10%集中到省级财政,由省级统筹安排用于与残疾人培训就业有关的工作。

  河南:全年下达就业补助资金19.75亿元

  近日,河南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通知,下拨就业补助资金4.27亿元, 2011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下达就业补助资金已达19.75亿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资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资金、富士康招工补贴等。

  截至9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6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7.2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5%、107.4% 、116%。通过加大投入,开发公益性岗位8.9万个,安置“4050”人员8.6万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1%、86%。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3.36%,低于4.5%的控制目标。全省就业局势稳定向好。

  青海:将培训机构和培训任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将培训机构和培训任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是青海省财政为建立城乡就业帮扶机制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帮助就业者学习一门技能,拓宽就业门路,2009年至今,省财政投入的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资金达到了1.5亿元。

  自2009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省财政配合劳动等相关部门,通过政府采购制度,把城镇各类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均纳入就业扶持范围。省财政加大对城乡各类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的支持力度;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实现1 -2年的免费技能培训。

  目前,青海省共有40多家培训机构已在财政、劳动等部门备案,培训机构在保证培训课时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劳动技能鉴定合格率达到60%以上、合格后签订劳动合同在半年以上者,财政部门按照每个受训人员每课时2元-2.5元的标准对培训机构兑付补贴。

   厦门思明区:确保就业资金用实用好

  厦门市思明区高度重视就业促进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始终将就业促进资金作为扩大全区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重要措施,严格对享受补贴的人员进行审核,确保就业资金用实用好,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2011年全区促进就业资金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拓宽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渠道,形成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机制;二是通过自谋职业扶持政策,促进了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较好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通过社保补贴政策,调动了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大龄困难人员的就业质量;四是通过社保补差政策,促进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五是通过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实现再就业。

  截止10月底,全区实现就业269790人;兑现945家用人单位社保费补贴3004人次,金额369.07万元,促进750人实现就业;兑现46家用人单位社保费补差233人次,金额34.95万元,促进23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兑现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90人次,金额21万元,促进90人就业;兑现就业困难群体工资性补贴4人次,金额0.22万元;兑现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0869人次,金额10764.86万元,促进23500人实现灵活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共9户17人。

  江苏镇江:打好支持创业政策“组合拳”

  创业就业是改善民生之本,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龙头”,今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举“全民创业”的大旗,坚持完善政策和创新举措结合,全力助推全民创业工作,打好政策“组合拳”,为全民创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一是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大力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人头熟、反应快、贴得近”的特点,为创业就业提供数据支撑,让基层平台真正成为创业者的“娘家”。

  二是加快与商业银行合作进程,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和力度,通过信用论证、信用担保、财政贴息、政策奖励、个人价值实现等多重措施,争取2011年市区小额担保贷款超亿元,努力使更多的“草根”阶层创成业、创大业。

  三是全力推动创业就业政策创新。启动“特别人群创业计划”,落实财政扶持资金,制定并出台大学生创业资金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管理办法,让创业者的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按照国际通行的“非盈利式”创投基金模式,积极探索“投、贷、股”等新投入模式,做大做强创业资金,为创业者持续创业提供源头活水。

  四是继续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大力推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进一步拓展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群就业的作用,发挥失业保险金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多重功能,努力推进人人就业目标的实现。

  安徽蚌埠:扩大就业规模 提高就业质量

  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以来,安徽省蚌埠市财政局积极配合人社部门规范就业资金管理,加大就业资金投入,支持全市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一是完善就业资金管理政策体系,制定《蚌埠市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明确补助对象和标准。

  二是明确就业资金支付范围。就业资金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促进就业支出。

  三是积极筹集并拨付就业资金。截至11月,共支出5728万元。其中:职业介绍补贴30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55万元、农民工培训500万元、创业培训9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902万元、社保补贴176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43万元、困难企业补助支出1603万元。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就业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确保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安全。

  湖南怀化:大力推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

  今年以来,湖南省怀化市积极落实新一轮就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劳动者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明显成效。1-10月全市共申请财政贴息资金1118万元,受理各类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4381笔,申请贷款金额2.19亿元,审核后发放贷款2547笔,发放金额1.3亿元,扶持自主创业2556人,带动就业7798人,其中:发放高效毕业生担保贷款121笔,金额605万元,扶持自主创业130人,带动就业520人;发放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1760笔,金额88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1760人,带动就业5280人;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66笔,金额333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666人,带动就业1998人。

  福建福州:扶持就业 推进创业 强化补贴

  一是扶持困难人员就业。落实“4050”特困群体公益性岗位就业补助等政策,拨付四城区3600多名交通协管员、社区服务协管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3246万元;投入农民工就业培训和鉴定支出398.25万元,惠及1.25万人。

  二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至目前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笔1079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160.96万元。

  三是发放社保补贴。对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和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单位)发放社会保险费补贴,全市共有近3.5万人领取补贴2560多万元。

  前三季度,福州市城镇新增就业11.42万人,完成年任务的78.8%;失业人员再就业6587人,完成82.3%;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929人,完成94.5%;城镇登记失业率2.98%,控制在3.5%年度目标以内。

  山西太原:挖掘增长点 多渠道促进就业

  今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多项措施,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一是继续通过安排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方式稳定就业。今年共有4.7万人次享受各类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16亿元。

  二是重点扶持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今年新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063个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三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鼓励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今年专项安排1000万元创业资金,用于创业孵化基础管理服务补贴和创业实体场地租赁补贴。

  内蒙古巴林右旗:加大贷款力度 加强就业培训 落实社保补贴

  一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强与财政、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制定部门联动机制,扩大贷款范围,充实担保基金,明确贷款范围、担保方式、放贷程序及工作职责,确保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回收和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投入担保金25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03万元,扶持281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带动331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回收到期贷款545万元,回收率达到了100%。

  二是加强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者素质。根据城乡劳动力培训意愿、求职愿望和基本情况,积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及技能提升培训,确保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了素质就业和就业质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1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37人。职业技能培训748人,创业培训125人,共为求职者办理求职登记703人,搜集和发布用工信息297份,职业介绍招聘人数436人。

  三是落实社保补贴政策,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参保愿望。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延长至5年,享受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为就业困难人员减轻经济负担,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国家扶持政策的实惠。通过认定、审核为符合享受社保补贴的17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共落实社保补贴323万元。

  重庆永川:“四轮驱动”促就业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低保人员就业补贴等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相关政策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二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完善短期技能培训、部门联动帮扶就业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群众。定期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月”、“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等活动,积极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三是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帮扶政策,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力开展SYB、微企等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是加快就业平台建设,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就业信息“村村通”工程,实现区有市场、镇有网点、村有窗口。依托广播“村村响”,在每天黄金时段播放就业再就业政策、用工需求等就业信息,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对接桥梁。

  吉林四平:积极开展多工种再就业培训

  2011年,吉林省四平市再就业培训工作从5月中旬开始,到目前,四平市就业训练中心共举办了40期再就业培训班,共培训各类就业人员2218人,其中:农民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150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68人,创业人员培训2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0人。培训的工种有:药品购销员、餐饮服务员、商场营业员、服装定制工、仪器仪表装配工、电焊工、电工、木工等16个工种。为抓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四平市财政局、人社局对今年的再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措施,加大了监管力度,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显著。

  截止目前,四平市财政已拨付就业培训资金357.2万元,其中:再就业培训资金7.2万元,实训基地建设资金3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再就业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