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汉:领舞川粮优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22:26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付嘉鹏

  从成都驱车,不到一小时车程,就来到了四川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

  广汉原名雒县。当地人介绍,广汉在秦朝时为雒县,因雒水流经县境命名。西汉武帝元封五年时,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新莽时期,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复置益州和广汉郡,雒县为广汉郡属县。1913年,汉州改为广汉县。

  当地农工委工作人员介绍说,广汉因“广至汉水”而得名。

  漫长的历史熏陶下,“雒城”已深入当地人心,因此,在广汉城内,你随处可以看到“雒”字。加上城内整齐划一的汉代风格建筑群,恍惚之间,让人有种置身汉代的穿越感。

  不过,三星堆遗址才是许多人来此目的。这不仅是广汉人的骄傲,更让所有中国人自豪。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不是因为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也不是因为夏、商、周,而是因为我们有三星堆。”

  璀璨三星之堆

  漫步广汉县城,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街道都以国内各大中型城市来命名,在建的北京路、天津路,宽敞的三亚路、深圳路、郑州路等。徜徉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微缩版的大中国。

  小小广汉城,何以有囊括八方的胸襟?

  朴实的广汉人没有给出答复。不过,思来想去,这只能从一个地方去寻找解释——三星堆遗址。

  有文章曾如此评价: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同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冯汉骥曾判断: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既然广汉曾为古蜀国都城,那么作为首都人后裔,当地人具有俯视万宇的气魄就不足为奇。

  夏朝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尚且不是信史,距今也只有约4000年的历史。信史中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历史距今也只有3600年。在诸多学者看来,这与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形象不大相称。

  正是三星堆,将我国的文明历史向前推到了4800年前。

  位于广汉南兴镇的三星堆遗址,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史学界对此文明已盖棺定论: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文明。

  看着青铜面罩,记者眼前似乎出现一片蛮荒之地。就是在这儿,居住着两大族群:东南部的苗蛮族和西北部的羌人。据古羌人传说,他们的祖先到达成都平原之后,曾与当地部落有互相征讨。后来,一个叫蚕丛的羌人首领称王。相传,蚕丛有纵目,羌人便铸就了大量青铜纵目面具纪念他。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不过,我们还是不禁疑问,为什么是广汉,远古祖先何以选择这里征战?

  据史料记载,古蜀时期的四川盆地,仍是一片蛮荒。不过,通过三星堆遗址,你会得出结论,“蛮荒”只是相对而已。

  通过遗址,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古蜀国的生产力水平并不低,甚至已经超越了丰衣足食呢!

  前期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的红烧土块中发现有大量稻草的遗迹,这说明成都平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了水稻栽培。

  这里还曾出土过大量的酒器,如:盉、杯、觚等,种类较多。我们可以推断:酿酒需要有丰富的谷物,大量酒器的出土充分反映了古蜀国农业生产的富余。

   事实已表明,广汉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先天优势。因此,远古人类在这里生根开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川粮优化之源

  据统计,2011年,四川全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这一数字再次证明,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惟一的粮食主产区,四川拥有超强的粮食生产能力。

  “实际上,近年来,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居中国第4位,产量居第3位。”四川省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黄敏介绍说,与天量的粮食总产不相称的是,全省主要粮食品种的品质,均无法与其他主产省份相提并论。“小麦比不过河南、山东,稻米又没有东北的好。”

  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周永康感叹,作为稻米生产和消费大省,四川的稻谷产量与稻谷的优质率极不相称。

  四川全省开始反思粮油的种植结构,类似“川粮米业结构优化”的提法日益获得共鸣。

  1999年,日后对全省粮油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旨在扶持优质小麦、稻谷生产,开发优质粮食品牌为主体的“川粮优化工程”正式启动,2000年在全省全面推广。

  “当时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使全省优质大米、面粉的年加工销售量达到7.5亿公斤以上,同时逐步形成优质大米、面粉的集团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逐步提高四川优质粮食的市场占有率。”黄敏说。

  在摸索过程中,四川省粮食部门逐步统一了认识:订单农业将是实施开展“川粮优化工程”的有效举措。

  随后,四川省粮食局开始在广汉推行“订单农业”试点工作,并连续3年对订单农户实行“二次返利”,取得不错效果。

  为什么选择广汉?与古蜀国选择在这里建都的原因相似,就是广汉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

  广汉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境内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因此盛产各类农作物。

  广汉地区为沱江冲积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以平原为主,海拔一般在450~590米。

  据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广汉境内土壤的成土母质为基岩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两大类。主要土属是灰棕冲积水稻土,占总耕地的48.72%,其主要土种为半沙泥田和二泥田,占74.36%。质地属中壤一重壤土,托水托肥,水分渗透适中,水气热协调,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及有效磷、有效钾成分等均丰富,为高产稳产农田。

  “全市的耕地大多数土层深厚,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机械作业便利。”广汉市粮食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广汉土层厚度大于100厘米的占总耕地的7.43%,小于30厘米的仅占总耕地的1.5%。大部分土壤或重壤,耕性好,适耕期长,宜种范围广,保肥供肥性能较好。

  相关测定也显示,广汉质地为中壤土的占耕地面积的37%,重壤土占26.2%,轻粘土占18.5%。 土壤反应以微酸性、中性为主,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广汉此前的粮油产业化工作就搞得有声有色,‘川粮优化工程’的推行更是使当地的粮油工作如虎添翼。”黄敏评价认为,广汉堪称四川推行“川粮优化工程”的源头。

  三区四基地绘就

  不过,对于广汉市政府来说,源头也仅等于开端。

  “按照‘三区四基地’布局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体系。”广汉市农工委主任郭邦富表示,广汉确立了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思路,突出“三区四基地”建设。

  很明显,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广汉拥有更大“野心”。

  何谓三区?即优质粮食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生态观光农业区。

  未来几年,广汉将以连山、金鱼镇为主,含三水、和兴部分区域,抓好优质水稻、小麦的发展,使该区域成为全市的高产优质粮食主产区;以小汉、兴隆、新平等乡镇为主要区域,发展生猪、无公害蔬菜、“双低”油菜、制种、商品鸡鸭、孵抱育雏等产业,创新现代农业运作模式,使该区域成为广汉的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此外,以三星堆古遗址旅游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依托,以松林、连山等乡镇部分村社为主要区域,配套大规模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何谓四基地?即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优质特色蔬菜基地、油菜生产示范基地、高品质水果基地。

  今后,广汉将建设粮食核心区2万亩,示范带动高产、优质水稻、小麦种植20万亩;建设无公害蔬菜核心区3万亩,示范带动无公害蔬菜24.5万亩;建设油脂蔬菜核心区3万亩,带动优质油菜种植15万亩;建设高品质水果基地核心区1万亩,示范带动4万亩。

  “我们将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效益。着力推进‘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发展态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推进示范社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广汉市市委书记毛君甫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