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未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基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7:33 来源: 金融时报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在当前我国经济继续回落,外部环境犹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扩内需尤其是注重扩大消费性需求继续放在了我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今后投资和消费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何种作用?如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研究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如何保持投资的适度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并把增投资与扩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
记者:投资和消费都属于内需的范畴。2011年投资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依然保持着较高增速,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中国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投资将在今后扮演何种角色?面临何种问题?如何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
鲁政委:扩大内需是未来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基点。从投资需求来说,我国当前在投资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直接和间接受房地产影响的投资比重较大,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未来与房地产业相关的投资会明显下降,这部分萎缩的空档需要弥补;二是国有企业的规模最大化而非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行为特征明显,由此导致无论是经济景气时还是不景气时都存在明显过剩,投资效率低下,这与市场经济中的周期性过剩完全不同;三是直接或间接由地方政府所推动的投资规模相对地方财力偏大,由此导致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风险日渐显现,这主要表现在旧城改造、高速公路、地铁设施等方面。
记者:相对于国内储蓄我国投资能力不足,怎样来理解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
郑超愚:依据国民收入核算的双缺口模型,国际贸易顺差部分反映国内投资需求相对于国内储蓄能力不足。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应该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实现高储蓄向高投资的有效转化。中国经济失业问题包含古典型失业与凯恩斯型失业,需要分别通过增加资本积累与增加有效需求解决,而增加投资需求在短期内增加有效需求而在长期内增加资本积累,能够同时实现长期就业与短期就业目标。此外,中国经济技术进步主要是嵌入型的,能够通过大规模新增投资和资本积累迅速采用新型技术和扩展技术前沿。
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准AK模型的投资驱动内生性质,其潜在国民收入增长过程容纳实际国民收入的滞后效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模式,蕴涵高储蓄率与高增长速度间的正向反馈机制。因此,需求创造自己供给的凯恩斯定理,同时在短期和长期成立。
记者:我国居民消费意愿并不低,但是我国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如何来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对于政府消费,如何来加强监管?
鲁政委:从消费来说,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对于居民消费来说,我国居民目前的整体生活水平还不高,在发达国家生活模式示范效应的影响下,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应该是很强的。意愿强而消费不够强,只能归结为可支配收入不足或预防性动机过强。
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扩大和保障就业的机制。只有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有稳定的收入预期;有了稳定的预期收入,才能够有稳定增长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要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好对工人权益的保障;为自主创业提供便利。
第二,税收制度要实现从“生产鼓励型的税制”向“消费鼓励型的税制”转变。此前,我们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未来还应持续加以完善。比如,在很多消费发展较好的国家,居民在消费方面都有很多税收的抵扣项或免税项目,但我国目前这方面还相当少,名义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也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第三,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边际消费的高低与收入水平的高低成反比,收入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反之亦然。因此,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一个经济整体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应该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具体从中国的国情来说,收入差距受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影响最大。因此,未来应通过完善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东部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从降低预防动机的角度来说,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尤其是要着力提高居民对社会保障的信任感。信任感的建立与一种社保制度的建立同等重要。
对于政府消费来说,则应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加强对政府消费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财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低效率刚性支出的减少也有利于结构性减税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