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喜与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3:5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卢先兵
相对于数千人的平安集团来说,段彬祺这名小小信贷员的死亡,如泥牛入海,激不起一点浪花,平安的制度依然故我。
基层员工也许有不满,但作为中国金控的探索者,马明哲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进行一场保险经营银行的试验,前路漫漫,现时即来给予褒贬或许并不合适。
自1995年平安提出探索综合金融的想法以来,至今已16个春秋。收购深发展,成立平安大华基金,平安已集齐保险、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基金等所有金融牌照,综合金融“形似”格局奠成。但如何真正实现神似,达到保险、银行、投资各三分天下?
目前,平安的保险板块最强,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唯银行是短板。迅速扩张,做大做强平安银行和深发展,是不二选择。固有思维影响下,平安开始以保险的模式来扩大银行的市场份额。撤销支行大批组建营销团队,排名考核,人海战术,末位淘汰,增速要超越市场平均……银行各层级干部和员工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难抗压力者选择调岗,离职,甚至跳楼。过大的考核压迫和人情味缺乏,受员工诟病。平安制度与员工的矛盾,日益明显。
“很难改变,平安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保险文化,历来就是这样。”一位离职的平安集团高管对记者说,保险文化进入银行,除了带来竞争的好处外,两种文化的磨合是最大的难题。
经营保险与经营银行大不同。保险强调一次性达成目标,较为激进,注重短期利益。而银行讲究自始至终的客户长久维护,相对稳健,着眼长期利益和综合收益。这注定银行经营者不能过分追求营销,人海战术并不适合银行。保险一年有高达七八成的员工流失率,但银行人员流失率如果过高,势必影响后续的客户服务,也不利于风险防控。
如何把握一个“度”很重要。过强的销售力加附到银行身上,客户服务过程不一定能跟上,中后台建设应与之相匹配。最终的检验标尺是客户。
“平安没有忽略这个问题,而且比外界更认真地看待。”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曾对本报坦言,平安管理层不会照搬保险的制度去做银行,也不会直接照搬到未来的其它业务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行业要按专业规律来。但事实或许并非如他所说的一样。
由保险主导的金控,在国际上鲜有成功案例,台湾富邦金控算其一。不过,富邦的寿险和投资做得最好,银行业务一般,也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世界没有固有不变的模式,平安和马明哲是中国探索的实践者,且观其行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