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成王败寇 上校陈尸屠宰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11: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成王败寇上校陈尸屠宰场

  10月20日,利比亚民众街头庆祝卡扎菲被击毙。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成王败寇上校陈尸屠宰场

  卡扎菲生前照片。

  终结枭雄

  查看历史的年轮,会发现地中海沿岸从来都不缺少政治上的强人。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得以善终,有人未得善果。卡扎菲无疑可悲地属于后者。

  10月20日,亢奋的游击队员举起那支金色手枪,卡扎菲饮下了复仇的子弹。在这个被媒体称作“阿拉伯之春”的2011,对卡扎菲来说显然是最糟的年份。

  42年执政,60天逃亡,650万利比亚人在西方的配合下,用240天的战事终结了一个沙漠君主的“枭雄时代”。

  曾经在绿色广场上游行声称以血手和心灵守护卡扎菲的民众,最终以讥讽、仇恨、耻笑、兴奋交织的复杂心理,列队成行,在屠宰场的冷库中看他们曾经的“革命领袖”最后一眼。

  卡扎菲曾说他反对个人崇拜,但在他曾经统治的利比亚却处处体现着以他个人为中心的信仰。

  他是上校、暴君、疯子

  卡扎菲最喜欢别人对他的称呼是“上校”,然而,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看到这位“上校”是如此的冷血与古怪。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推翻了重病的伊德里斯国王。从那一刻起,这个英俊潇洒的“上校”成了利比亚最高的统帅。

  曾经,的黎波里满街都是卡扎菲的头像以及他所钟爱的绿色,每个利比亚的家庭都有一本《绿皮书》。卡扎菲曾说《绿皮书》表达的是一种“对消灭剥削、消灭强权、赋予人民自由而进行的尝试”。

  卡扎菲喜欢用古怪的装束穿梭在世界政治舞台,红色的长袍让人联想起《高卢战记》中的凯撒大帝;他喜欢戴勋章,向世界展示他的强硬立场。只是当他被游击队从水泥管拉出来的时候,他变得衣衫褴褛,更是险些一丝不挂。

  卡扎菲最喜欢别人对他的称呼是“上校”,这种称谓也许他自己认为能带来一点亲切,然而,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看到这位“上校”是如此的冷血与古怪。

  1970年代,卡扎菲在班加西公开处死了几个知识分子,1980年代,卡扎菲喜欢在民众斋月的晚餐时间直播绞刑。

  卡扎菲的对外政策更是让人琢磨不透。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机上270人丧生。卡扎菲宁可背受制裁也拒绝交出制造灾难的凶手,从此与西方结仇。但在“9·11”事件之后,卡扎菲果断举起了反恐大旗,声称与基地组织势不两立。随后,美国国务卿、英国首相、法国总统、意大利总理……这些昔日的仇敌都成了卡扎菲的座上贵宾。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卡扎菲从此与西方摈弃前嫌。2009年的联大会议上,卡扎菲用长达94分钟的演讲指责西方,还假装撕毁联合国宪章,并建议联合国搬到一个舒服的地方。

  富利比亚,富卡扎菲

  凭借着丰富的石油,利比亚这个沙漠国家十分富有。然而,这些富裕的背后是无法掩盖的深层次矛盾。

  凭借着丰富的石油,利比亚这个沙漠国家十分富有。据统计,2010年,利比亚的人均GDP为1.2万美元,居世界第48位。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中,利比亚的民众享受免费的医疗,穷人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中小学基本免费。每一位母亲生下一个孩子即可获得5000美元,公民使用电力免费。

  然而,这些富裕的背后是无法掩盖的深层次矛盾。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中,卡扎菲用援助和投资的钱养肥了自己的家族和部落,却没有照顾过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民。在卡扎菲统治时期,利比亚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5以上。按照一些媒体的说法,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信、基础建设、酒店和媒体等领域,获取巨额利益,在世界各地银行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

  而《洛杉矶时报》更是报道说,据利比亚前高官透露,在卡扎菲被打死之前,其在全世界的银行账户、房地产和公司悄悄积累的投资总资产超过了2000亿美元,这个数目是西方政府此前估计的两倍,平均每个利比亚人能摊到3万美元。

  8月22日,民众进入了曾经戒备森严的阿齐齐亚兵营,人们发现这里的每个房间都装饰着昂贵的壁画和艺术品,到处是14世纪仿古家具。巨大的浴缸、专门的电影放映室、露天儿童游乐场,甚至还有动物园,养着卡扎菲梦想中“非利坚合众国”的兄弟们送来的各种动物。

  卡扎菲子女的豪宅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据媒体之前的报道,三儿子萨阿迪的一幢海滨别墅被控制后,人们搜出满满一车财宝。他的4辆名车都被劫掠者开走,包括一辆兰博基尼、一辆宝马和一辆奥迪。五儿子穆塔西姆的海滨别墅里有一所潜水学校和一个可举行越障表演的跑马场,巨大的泳池里漂浮着皮划艇和摩托艇。女儿爱莎看似低调,其实她的别墅里也极尽奢华,有豪华泳池和桑拿房,许多家具为纯金打造,其中一件以她本人为原型的“美人鱼式”镀金沙发,成为众多劫掠者“到此一游”的留影道具。

  当利比亚人攻陷的黎波里,让世界看到卡扎菲及其家族把利比亚国家财富和资产据为己有,卡扎菲从强人化为尘土,一切都变得如此顺理成章。

  利比亚的明天会更好么?

  新任的利比亚官员不再是“家族天下”,更像是一个联合国,形势走向如何,还须拭目以待。

  2011,利比亚告别了卡扎菲,昔日被卡扎菲打压、视为“异己”的利比亚各派也迎来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契机。只是当他们真正面对“江山留胜迹,谁辈复登临”的问题时,也许要很久才能找到答案。

  当一个强人时代走向句号的时候,总会有一阵江山待定的喧嚣。如今的利比亚即是如此。在媒体公布的利比亚过渡政府名单中,新任的利比亚官员不再是“家族天下”,更像是一个“联合国”。形势走向如何,还须拭目以待。

  12月24日,平安夜,利比亚过渡政府与广大民众在的黎波里举行独立6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利比亚40多年来首次举行独立日庆祝活动。利过渡政府总理凯卜在庆典仪式上说,过渡政府将计划为革命士兵和群众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而机会,也正是现在利比亚所需要和所期待的。

  专家点评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联:

  卡扎菲属于特定的年代

  对于卡扎菲的评价,不能简单以西方许多媒体的观点来解读。事实上,卡扎菲本人总的来说也不是如西方描述的那样魔鬼般邪恶。

  1969年作为年轻军官的卡扎菲发动“9·1”革命时,充满了对过去伊德里斯王朝宗主势力的不满以及对于未来全新政治变革的渴望。年轻时代的卡扎菲代表着阿拉伯世界那个革命年代中争取未来前程的一种向上的精神,并且取得了成功。

  执政之后的卡扎菲,也是凭借着自己对于心中理想世界的梦想构建着利比亚的未来。而现实中,卡扎菲所做的一切也在证明,他用理论上的指引和现实政策上的努力希望将利比亚乃至阿拉伯世界走出一条与西方有别的道路。只是他的诸多尝试最终都失败了。

  末年的卡扎菲,同许多晚年的强权人物一样,脱离了人民,凭借部落和家族的势力建立起威权统治,并截取了大量个人和家族财富,最终也只能被历史淘汰。

  回首卡扎菲的经历,事实上他和诸多威权人物最终轨迹有着诸多的相同点,而在这种相同点中卡扎菲的结局也有着自己的路径。但最终以家族为中心的统治偏离了民众的意愿,无疑是卡扎菲最终黄沙埋骨的重要原因。

  根据成王败寇的法则,卡扎菲不会为未来的利比亚现政府留下任何政治的遗产,倒是有不少负面的经验。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而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可靠并可持续的体制作为保障。在未来利比亚的发展中,如果没有发展现代民主的政治,民众的生活没有法律的基础作为保障,单单依靠政党或者个人进行威权式的统治,最终也恐将重蹈卡扎菲的覆辙。

  南方日报记者 冯韶文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