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沉下去,做深做透小微信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15:23 来源: 《国际融资》

  Develop small loans deeply and fully

  ■ 谢振山

  小微信贷并不是创新和发展的问题,而是做深做透的问题,是真干还是假干、是深抓还是浅抓的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讲,做深就是创新,做透就是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小微企业融资难,与“三农”融资难、“三农”资金非农化一样,是一个很客观的难题。在“看不见的手”作用下,资金总是趋利趋优,流向回报快回报高的客户群,流向守信用环境好的领域。只有在“看得见的手”适度引导和干预下,资金才会向相对弱势却具有极大社会效益和长期价值、全局价值的客户群和领域流动。如何让“看不见的手”为弱势客户群服务的问题。作为一家小型城商行的高管,笔者更为关注的是中小企业新划型标准下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严格地说,小微信贷并不是创新和发展的问题,而是做深做透的问题,是真干还是假干、是深抓还是浅抓的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讲,做深就是创新,做透就是发展。

  市场呼唤市场化的小银行

  小微信贷做不好,小微企业融资难,首先是因为真正下功夫认真去做这一块业务的银行不多,存在严重的服务主体缺位。市场不缺大银行,但几乎所有的小银行都想做强做大,迷信“大而不倒”,速度情结和规模情结根深蒂固。市场呼唤小银行,但坚守定位的小银行生存环境恶劣,遭遇“金融排异”,品牌成长和战略落地步履艰难。这就是小微金融服务的现状。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有一个“金融共生理论”,比较重要的观点有两个:一个是“小银行和大银行是共生的”,小银行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是大银行的补充,而不是把自己也变成大银行;另一个是“小银行和小企业是共生的”,二者门当户对,可以打成一片,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此推论:小微信贷的主力军应当是小银行,小银行存在的价值也就是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大银行也可以服务小微,但不具备特别优势,其地位只是一种补充作用;随着小微企业的成长,其服务主体也会不断升级,小银行就像小饭店,总是逃不掉“小饭店为大饭店培训服务员”的命运;当然小银行也会成长,当小银行成长为中银行、大银行,也会有更多的小银行涌现出来为新的小微企业服务。这就是说,从目前政策看,似乎在引导所有的银行都去做小微信贷服务,但真正有持续优势和生命力的还是小银行,尤其是那些已经把政策要求内化为一种服务小微的强大内生机制的市场化的小银行。

  民间资本并非洪水猛兽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被称为中国版的金融危机,有一定道理,但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金融体系和银行改革的机会。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表明,金融体系是残缺的,面向中低端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正是因为体制内金融太不给力,众多的中小企业才要借力于体制外的民间资本。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还表明,银行改革严重脱离市场的诉求,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许只有票据、民间借贷、理财产品才是真正市场化的价格,但却仍不为体制内政策所承认。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启示我们,一定要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民间资本的作用。把民间资本视为洪水猛兽是错误的,那还是一种僵化的思维在作怪,当然,民间资本也需要引导。如果银行信贷市场化水平提高了,对民间资本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吸引和参照,除了把一部分民间资本纳入体制内,还可以允许大量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地存在和发展。在阳光下,在法的轨道上,就可以减少很多问题,其运行必将走向有序和高效。

  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是现行政策格局下两个比较典型的市场化存在

  只有产权明晰的民间资本,才是真正市场化的资本,只有民间资本投资或参与的小银行,才是真正市场化的小银行。小贷公司不是银行,不吸收公众存款,但可以视为“准银行”,是介于银行和民间借贷之间的一种金融业态。小贷公司是人民银行大力推行的,在资本额度内放贷,是完全市场化的,总体上讲,功不可没。村镇银行是由中国银监会大力倡导的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有发起银行,但广泛的民间资本参与也是一大特色,是接近市场化的。股权决定治理,民间资本对村镇银行的参与越活跃,村镇银行的发展就越具有活力,其市场性特质就越明显,就越容易形成一种基于股权和治理的强大内生机制。山西的榆次融信村镇银行吸引了当地一些很有名气的企业家入股,不图分红,不求小利,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起到了客户资源支持和战略发展支撑的重要作用,开业一年半存款已达到10亿元,不良贷款为零,经营效益良好,在乡镇设立了两个支行,信贷产品有重大创新,以活化房产的方式破解农户贷款难,受到中国银监会领导肯定。现在对村镇银行的准入有所调整,强调批量化设立、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这是一个方面,无疑是对的,笔者认为还应当强调另一个方面,就是看市场的需求,看服务三农和服务小微。总体上讲,还是应当坚持“低门槛、严监管”,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村镇银行。

  小银行业务创新应立足于放款能力的提升。

  创新并不神秘,太过玄虚的东西往往也是靠不住的。对于小银行来说,更应当回归银行本质,专注于信贷业务的创新。如果小银行放款能力上去了,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也就有了。缺资金,可以从同业融入,发起银行可以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帮助村镇银行发展业务。但放款能力如果上不去,那就不好办,无法做到商业、可持续。要提升放款能力,有三条很重要:技术,流程,精神。其中精神这一条尤为重要。在晋城银行发展微贷的过程中,贾沁林董事长就明确地提出一个论断:做微贷就是做精神。说一千道一万,低端客户群风险控制的难中之难就在于无法做到严格的“数字化”,财务报表无法看,数据搜集也很难,片面强调技术可能会走向“数字化陷阱”,必须靠人,靠一支由大爱精神武装起来的员工队伍。有了这样一支坚韧、乐观、谦卑、向上、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就能够深入到客户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中,就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地把握风险。在把握风险前提下打造一个针对低端客户群的高效快捷的“放款机器”,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创新。

  面向低端客户群的差异化定位是小银行基业常青之本

  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村镇银行是设在发达县好,还是设在贫困县好?哪一种情形更有利于商业、可持续?思考的结果还是设在贫困县好。毫无疑问,越贫困的县镇,越是金融服务薄弱和金融竞争不充分的地方,越容易坚持支农支小的定位,越符合国家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要求。但在执行中走调、变味的情形相当严重,发达县批完了,贫困县无人去,一个重要诱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村镇银行只有在相对发达区域才能够存活。如果不做低端,村镇银行会有竞争力吗?显然值得怀疑。在贫困县就无法生存吗?显然也不是。只有面向低端,只有做差异化,小银行才能基业常青。孝义汇通村镇银行发展很快,但市场份额并不高,因为孝义是山西仅有的两个全国百强县之一,大大小小的金融网点有92个,仔细分析,该村镇银行未来的竞争力是值得忧虑的。陵川是晋城市一个相对贫困的县,陵川县太行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一年微亏,两年持平,三年实现了较为可观的盈利,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村镇银行发展路径。汾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也是全国少见的没有农村信用社的县之一,汾西县汾河村镇银行开业一年半了,现有贷款800多万元,涉及400多户,户均贷款额两万多元,有四个客户经理,人均户数100多户,无不良贷款,到目前亏损为140万,但从2011年7月份开始(即开业满1年的时候)已逐月实现盈利,随着放款能力进一步提升,减亏脱困也将指日可待。

  从宏观形势看,套用一个说法:冬天到了,但严冬未至。向下,做深小微信贷,就是小银行备足粮草准备过冬的一个重要选择。笔者相信,只要有众多的小银行坚持这个选择,真正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服务小微企业,小微信贷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