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浙商楷模邵逸夫:慈善大家造福人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17:42 来源: 《浙商》

  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

  文 │ 本刊记者  胡忻

  在很多人心中,“邵逸夫”的名字就像个符号一般不可磨灭。在习惯了各大院校里的或多或少会有一幢邵逸夫楼和荧幕上铺天盖地的TVB电视剧之后,人们的记忆仿佛一直停留在他带来的“辉煌”之中,谁都不曾想过“邵逸夫时代”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2011年12月7日,随着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发布的一纸公文,现年104岁的邵逸夫宣布将于年底卸任董事局主席等职务,只担任荣誉主席的虚衔。

  经历年前的诸多变动和猜测,一个长达44年的“邵”氏电视王朝正式宣告画上句号。这位百岁高龄的影视大亨终于得以退任,过起悠哉的退休生活。

  部署退休

  三年前,年事已高的邵逸夫便已有隐退之心。

  自从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以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为生,对父亲的影视帝国并无接手的兴趣。子女关系疏离的邵逸夫,只好从外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

  2008年3月,邵逸夫病重入院,TVB军心大乱,从而加速管理层内讧升级。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和纷繁复杂的派系斗争,出院之后的他便开始部署由妻子方逸华接班之事。

  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由当时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方逸华执掌大旗。尽管淡出了TVB的日常管理,但他依然是TVB绝对的精神领袖。每年的TVB台庆他都会出席,但凡有他出现的场合,台前幕后的人员便起身鼓掌不断。而历届港姐冠军,也都以搀扶他出席过活动为荣。

  2011年3月,人称“壳王”的德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陈国强、“台湾女首富”HTC董事长王雪红和私募基金ProvidenceEquityPartners合组财团完成了对邵逸夫所持的26%的TVB股权的收购。陈国强、王雪红等三人被委任为TVB执行董事,邵逸夫继续留任主席。TVB正式易主。当时,外界便有传言,六叔交棒只是迟早的事。

  期间,由于前景不明朗以及薪酬问题,大批花旦小生纷纷出走,奔赴内地掘金。TVB的改朝换代几乎只是在等待着最后的一锤定音。

  东方好莱坞

  邵逸夫出生于上海,原名邵仁楞,祖籍浙江宁波镇海,因在家中排行第六,大家都习惯叫他“六叔”。从这个角度来说,邵逸夫无疑是海外“宁波帮”的骄傲,亦是海外浙商的楷模。

  中学毕业后,邵逸夫加入了长兄邵仁杰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负责电影的拍摄和发行。期间,他曾执导过一部影片,当过摄影师、放映师,由此渐渐开始对电影的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当时的天一影片多以拍摄中国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及神怪武侠片,走通俗娱乐路线,因为抓住了南洋华侨爱看中国传统故事的心理很快便在南洋获得了巨大的市场。1926年,邵逸夫前往南洋协助三哥为天一开拓发行网络。此后,他便一直在南洋发展,投资戏院。

  在经历战争中断之后,50年代末邵氏兄弟的电影公司受到电懋、长城、凤凰等电影公司的激烈竞争,影片业务开始停滞不前,邵逸夫的大哥、二哥逐渐萌生退意。

  1957年,邵逸夫前往香港,创立了著名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开始独立发展电影事业。他率先向港府购入清水湾46公顷的地皮,削山建造邵氏影城。并且,他实行大片厂制,一手包办制作、发行、上映等环节,创造了工业史上典型的“垂直整合”。到1967年,影城共建有12个摄影棚,可以同时拍摄12部影片,如此大的电影产量在当时的亚洲也是独一无二的。

  当时的邵氏电影拍摄了大量的黄梅调、武侠片,集结了李翰祥、胡金铨、张彻、楚原等大批导演,更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影星,例如胡碟、阮玲玉等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几乎独霸香港影坛。《貂蝉》、《江山美人》、《七十二家房客》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曾一度推动了港产片的空前繁荣,也让邵氏公司留下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由于对作品的严谨和苛刻,37年间邵逸夫烧掉数十部低质作品,也因此留下了“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的一段佳话。当时邵氏旗下的著名导演张彻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写道:“他每天必看各导演拍的‘毛片’(样片),也经常要邹文怀、何冠昌和我看;他本人也实际参与各部影片的剪辑工作,掌握最后决定权。他对剪辑的原则是:该怎么剪就怎么剪,不够长度宁可补戏。他对不满意的影片,从来不吝啬补戏,不为将就档期而匆忙推出。”

  然而,好景不长。1970年,时任邵氏制片经理的邹文怀离开邵氏并带走一批导演、演员,自组嘉禾电影公司。其后,嘉禾因为李小龙系列电影风靡东南亚及日本,并打开了欧美市场。又提拔了成龙、洪金宝及许冠文等,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最终打破了邵氏在香港影坛的垄断地位。

  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邵逸夫自觉年事渐高,渐生退意,曾对张彻说:“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真是学到老,学不了。”1986年他出让邵氏院线,将片厂出租给无线电视,制片业务缩减到6至8部的年产量。

  邵氏电影王国由此开始衰落。

  TVB王国

  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的电影市场逐渐萎缩,已无心恋战电影的邵逸夫开始将事业重点转移到了当时新兴的电视产业。他以参与合资的形式,与利孝和、余经纬及英资公司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VB),于1967年11月19日正式启播。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香港乃至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开始集中力量经营TVB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并使两台收视率长期独占鳌头。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TVB实现了从本地新闻节目为主到本土制作节目和电视剧为主的转变,逐渐成为香港本土电视文化的主流力量。

  1988年,邵逸夫将无线电视城搬至清水湾,TVB迎来了“战事不断”的90年代。首当其冲的对手便是林伯欣时代的亚视。1989年林伯欣接手亚视,高价从无线挖走了沈殿霞、曾志伟、黄日华、陈玉莲、戚美珍等明星人才,制作大量剧集和电视节目,来势汹汹地与TVB展开抗衡。

  面对林伯欣的攻势,邵逸夫展开了一场“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了《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灰网》《火玫瑰》《我本善良》、《大时代》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剧集,在香港和内地掀起了一股港星热,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

  其中,《今生无悔》捧红了黎明,《灰网》让内地观众熟悉了无冕影帝吴镇宇,《火玫瑰》让温碧霞大红大紫了一把,从《我本善良》中走出来的温兆伦更是受到内地万千观众的热爱。被誉为TVB90年代最杰出的家族情仇剧《大时代》在21世纪初还被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传媒选为20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大榜香港剧集的第一名。

  此后,他又捧出经典节目“劲歌金曲”,提出“四大天王”称号,拍摄了《创世纪》等经典大戏继续对峙亚视,将TVB的发展推向了顶峰。在目睹了“佳视”倒闭了、“亚视”衰落了,无线电视却一直在香港电视界屹立不倒,并长期占据香港免费电视“一哥”地位。

  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与他相守近半个世纪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既是他的生活伴侣又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在她的辅佐之下,邵逸夫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

  慈善大家

  比起在娱乐业的贡献卓著,真正让世人记住“邵逸夫”这个名字的却是他在慈善公益事业上的突出成就。多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的邵逸夫同时也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以“邵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几乎遍及中国各地。

  事实上,早年的邵逸夫并没有这么豪爽。他最初的一笔慈善捐款是捐给一所老人院的100港币支票,当时就被老人院退了回来,理由是嫌他太过吝啬。也有说当年邵氏公司发展的末期之所以不断失去精兵强将,正是因为他对于下属不够大方,并未让旗下导演获得票房分红的权利,导致最后树倒猢狲散。一个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他曾因对成本的锱铢必较刻意压低当时毛遂自荐而来的李小龙的拍片酬劳,致使李小龙投奔对手嘉禾,最终错失了香港电影史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金鸡”。

  直至耄耋之年,邵逸夫的理财观念开始有所转变。尤其在授封爵士之后,他越发觉得巨大的财富不能为其带来美名,自己应该用财富来回报社会。于是,他决定为大力资助教育事业。

  1975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基金,多次大额捐赠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等福利事业,二十多年来捐款总额超过34亿港元。1977年,因为他在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头衔。中国政府也在1990年的时候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币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05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邵逸夫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1亿港币,成为单笔个人捐款最多的人。

  造福人类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

  对此,他曾说过:“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

  从江湖岁月中走来,邵逸夫经历了电影到电视华丽转身,此后又对公司展开制度化运作管理,从而打造了常青的基业。但子女关系的疏离,让他这个大半生打拼下来的江山注定逃不开“祛魅”一劫。尽管近年来,TVB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节目呈“脸谱化”现象,明星演员断代严重,内部派系诸多纷争,后邵逸夫时代的TVB发展去向仍不明朗。

  2011年10月,当被拍到与便服打扮的夫人到中环IFC吃饭购物时,这位历史上最年长的上市公司主席已然开始享受起了晚年的幸福生活。

  TVB的娱乐帝国终将翻开新的一页,但当你走进一幢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时,你会发现他的慈善之心早已暗中维系起了几代人的记忆。今天,他退休了,但他的慈爱之心永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