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当以新思维化解"黑金陷阱"(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0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当以新思维化解"黑金陷阱"(图)

  乾隆年间,渤海海面曾出现一次奇观:平静的大海突然起火,海水沸腾,民众竞相观看,以为“张羽煮海”。《天津县志》载:“烧海凡三日不熄”。

  古人不明就里,今人当不足为奇。这国外称之为“魔鬼汗珠”的“黑色黄金”,1846年以来(煤油被成功提炼),大大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并为其延续所倚重。天赐黑金,让不少国家占尽资源禀赋之便利,却忽视了潜在的黑金陷阱。

  中东即是一个典型。黑色财富既有窄化国家能力惰化民众精神的潜在风险,又为其带来了内部和外部的争斗。阿拉伯世界贫国富国分化严重,外来的猎食者也在加剧地区动荡。这一切都源于资源稀缺。如何化解内部觊觎者(中东的穷国)和外来猎食者(欧美石油巨头和政府)导致的争端甚至战争?财富堆积起的国家,又是否有能力应对资源红利耗尽的“后石油时代”?

  这两个因资源稀缺而衍生的问题,实为中东当下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核心问题。化解这因石油而伴生的陷阱,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个不错的范例。欧佩克不是个地域概念,而是石油输出国联合体,中东主要产油国都是欧佩克成员。欧佩克实为博弈而生,成功有目共睹。其曾先后以两次涨价给欧美带来两次大规模经济危机。之后,分化欧佩克成为欧美战略,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就有学者发出欧佩克崩溃之担忧。

  现实是,欧佩克没有崩溃,但更“西化”了,尤其是利比亚变局,更加剧了这一程度(叛逆者伊朗正面临被制裁,委内瑞拉也屡受外部压力)。可见的趋势是,欧佩克下一步或更“西化”。更“西化”的欧佩克非欧佩克成员国之福——其一,议价空间被压缩;其二,更容易卷入国际能源冲突。

  欧佩克虽然没有崩溃,但走到了转折点。不协调的能源供求机制,无法化解因供求而带来的争端。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新思维来化解供求机制不协调和全球的能源安全问题。笔者以为,这个新思维的核心是欧佩克扩容,把主要的石油需求国(如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吸纳进来,建立主要输出国与需求国的协调机制,从而稳定能源供应,并协调能源争端。

  更大胆些说,成立类似“联合国能源理事会”这样的机构就是个选项。无政府状态下的能源格局,必然会伴生更多不稳定。能源供求需要博弈,更需要秩序。无政府状态,只会纵容丛林法则。终结石油供求的无政府状态,站在比欧佩克更高的视野观照全球石油以至整个能源问题,很是必要。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