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因梦想改变城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05:13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卢 青

  在中国地产界,有一个人和一家公司,10年来一直在做着“都市综合体”的梦,今天,梦想已经实现,在距离深圳千里之外的长沙,结出丰硕的果实。

  龙固新、德思勤与综合体之间,几乎可以画上等号。不仅仅因为德思勤是国内首个提出都市综合体的地产服务商,而且深圳华润中心、中航城、深圳机场、深圳地铁、东莞第一国际……这些城市商业巨擘背后,都有龙固新与德思勤的身影。今天的长沙德思勤广场,更是龙固新主持开发运营的开始。因此有人称龙固新是中国地产界的“综合体之父”。

  为什么坚持做综合体,综合体究竟能带给城市什么?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德思勤董事长龙固新,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城市“造梦人”。

  给“城市病”

  开一剂良药

  记者:十年来,是什么原因让您和德思勤专注于综合体领域?综合体究竟能给城市带来什么改变?

  龙固新:高速发展和大城市病犹如一枚硬币两面。伴随着中国经济走过30年高速发展,房地产走过“黄金十年”,我们触目惊心地发现:城市功利性摊大饼,地产功利性大跃进,拥堵、污染伴繁华共生,生活、工作、休闲被生硬割裂……如何破解高速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成为了当下中国城市急需解决的课题。

  城市是让生活更美好,如果是背道而驰,那么,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与参与者,应扪心自问:能为城市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根据我们10年综合体实践经验,德思勤逐渐厘清出一条适应未来城市需求的梦想城市发展模式:在城市核心区打造枢纽性质的全功能型都市综合体,营造一个立足于城心,基于高端全能型配套的城中之城;相应的,在城市郊区打造适应需求的生态新城,将城市配套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入其中。这二者将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从而杜绝城市病于未然,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态。

  千万级人口规模大都市

  需要综合体

  记者:作为从深圳起家的企业,德思勤也在深圳成功实践了很多综合体案例,但是现在首个主持开发的综合体却选择在长沙。能否谈谈未来综合体开发区域的考虑?

  龙固新:过往十数年,城市往往陷入对速度与效率的迷信中,时至今日,欠下了大量城市配套及价值服务的债务。所以在未来,能满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深层次需求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质建筑,成为必然选择。

  2011年5月,长沙进行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年修订)公示,明确要求构建一个能承载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大都市区,剑指国际化。百万级时代长沙,作为中国省会城市房价洼地、娱乐之城而存在,对在综合立体的城市功能需求不强烈。传统的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都是立足于地块区域所展开的板块功能型产品,大多仅在生活、商务、商业、文娱等功能间择其少量加以组合,不具备区域功能向心力。

  基于大长沙千万级规划雄心的步步紧逼,传统简单功能组成的都市功能中心已不能满足长沙中远期的战略需要。在这一趋势面前,通过在城市新中心打造超级综合体,集约式满足城市交通、停车、休闲、工作、生活、娱乐、商业、文化、配套服务等全方位复合式需求,无疑将是以长沙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现代化转型、国际化升级的关键。

  让建筑成为

  城市精神“发动机”

  记者:综合体不是一个单纯的地产项目,而是能够实质性带动城市价值的复合商业模式,也就是说需要大量后期运营投入,您在这方面如何考量?

  龙固新:2012年,中国城市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来自于全球经济衰退所带来的重组机会,如何营建我们时代的城市生态、城市美学,从而吸引全球资源流入?值得探索。台北就是很好的案例,2004年台北建造101大楼,通过这一全新的城市形象,台北跃升为国际一流大都市,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经济关注,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

  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持续精神文化投入,创造出更具自豪感的城市体验。譬如,长沙德思勤城市广场通过12亿元文化设施的巨额投入,将文化、艺术与场所精神融入商业文明,构建规划先导、集约开发、服务增值、文化为核的创新模式。

  目前,德思勤城市广场与亚洲最大娱乐集团韩国CJ、湖南卫视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亚洲娱乐时尚中心……由此,建筑不仅是冰冷的石头,而化身为创领城市精神的“发动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一综合体运营新模式的成熟,城市居民将为我们的城市精神而倍感身份认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