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迈入崭新历史阶段 写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07:34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李文龙
新年伊始,一则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风险的消息再度将欧债危机拖入泥潭。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依然在低谷徘徊。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因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而国内经济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计划1月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从时间窗口看,此前三次金融工作会议都是在经济发展到关键阶段或者遭遇外部重大冲击时,基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召开,从而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确定框架和基调。2007年,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日渐完成的背景下,在保险投资领域大幅放开、证券市场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审时度势,立足长远,作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金融业改革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踏上征程。
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5年前,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当时的基调是为金融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国际金融危机这一“黑天鹅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我国宏观调控也迅速由常态转向非常态,全力应对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推出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金融业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央行注重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及时实行应对危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提振了国民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下,我国经济增长在全球率先回暖,从2009年一季度6.1%的最低谷回升至2010年的10.3%。
随着经济增长势头好转,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淡化,我国出现了物价过快上涨、通胀高企的经济运行新矛盾。为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央行又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实施宏观审慎管理,进行逆周期宏观调控,综合利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并通过央票发行、公开市场操作来适度回收流动性,消除了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及时遏制了物价上涨势头,CPI由2011年7月的6.5%回落至11月份的4.2%。去年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我国PMI一度跌破枯荣分界线。针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形势,央行又适时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部分流动性,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总体而言,这5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部门按照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始终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国有银行改革全面完成
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在全面部署金融改革发展任务时提出六大工作重点,其中第一大重点是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这是过去5年金融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5年间,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全面完成,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
农行股改上市是过去5年国有银行改革迈出的最大步伐。如何解决支持"三农"和商业化经营的矛盾曾被视为农行股改的"老大难"。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2007年9月农行选择吉林、安徽等八省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逐渐探索出一条支持"三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后农行总行全面推动"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经过一系列财务重组,农行成功实现了整体改制,并于2010年实现"A+H股"上市,标志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完美"收官"。
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继续深化工中建交改革,加快转变经营机制。5年来,四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基础上,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其稳健表现令国际同行们为之侧目。在危机肆虐的2008年,工行税后利润同比增长35.6%。去年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成为新兴经济体中唯一入选的机构,表明我国金融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正在全球金融稳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
农村金融始终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5年前,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5年间,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建立起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其他金融组织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曾一度撤并农村网点的农行又重新在县域布局,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的农商行、农合行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得到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贷款余额335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1379亿元。另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小额农贷、联保贷款、农业专业担保公司等方式,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1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
为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服务功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减少到1696个。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还通过转账电话、POS机等机具,把服务半径向偏远地区延伸。在广西田东县中平村,记者看到,这个革命老区的山村已拥有了银行自助提款机、转账电话和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展。
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始终是金融体制改革浓墨重彩的一笔。5年前,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不但主板、中小板获得了长足发展,还于2009年10月推出了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创业板。截至1月4日,创业板上市企业已经达到281家。债券市场融资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集合债,拓宽了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破冰,债券发行主体、市场品种、期限结构逐渐丰富。
5年间,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过度依靠间接融资、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系统的融资结构进一步改善。顺应金融市场形势变化,央行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引入了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新的监测分析指标,以反映全社会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
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的金融改革发展任务已在过去的5年间基本完成,目前金融业又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给金融机构监管带来新考验,与此同时国内民间金融由于缺乏监管出现了新风险。业界普遍认为,由于缺乏"牵头人",目前"一行三会"的监管缺乏协调机制,导致监管效率不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因此,建立监管协调机制、提高监管覆盖面,成为公众对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最大期待。
另外,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仍需继续完善针对这些弱势群体的金融体系。正在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将针对上述问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监管协调、改进"三农"和小企业服务等关乎未来经济金融发展大局方面取得新进展,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将会因此推向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