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收入跃上3000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17:26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本报讯 记者贺斌 于洁报道 据北京市财政局快报统计,2011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2011年,北京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克服限房、限车等主动调控措施带来的影响,使首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多渠道安排政府投资360.8亿元,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100亿元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北京市还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投入政府为民办实事资金293.2亿元,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统筹8.6亿元支持“菜篮子”工程,建立价格调节资金,稳定物价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学前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对接收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学校给予补助。注入1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成立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通过多元化融资手段,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此间,北京市财政部门坚持统筹、管理、效益并重,提升科学理财水平。一是建立市级大额专项资金调控机制和结余资金统筹管理机制,提高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的能力。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项目支出事前评估,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要求贯穿于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三是深化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在全国省级地方政府中率先公开公车数量、部门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