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国际化目的还是结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18:56 来源: 《新财经》

  人民币国际化,目的还是结果?

  文/本刊记者 董露茜

  1月8日,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讲话称,将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水平,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重申了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多位经济学家对《新财经》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但只是相对过去的“慢”而言。未来除了需要稳步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还需加大改革国内金融市场的力度,对内实现开放,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软实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自然力量吗?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应该具备什么功能?经济学家普遍认可的判断标准是:国际大宗商品可以由它来定价、贸易结算用的货币和成为储备货币。哪些条件下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变成国际化的货币?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却比较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首先GDP要大,整个经济实体要有足够的实力,马骏估计中国在11年之后GDP就会超过美国,所以第一个条件将会满足;第二,一个国家的贸易量要大,中国在2016年总体贸易量会超过美国;第三,你的资本项目的管制或者说资本项目要逐步开放,不一定要完全开放,但是部分的开放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向松祚认为,全世界能谈货币国际化的只有五六个国家,未来可能还有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只有经济规模达到相应的总量之后,才会谈货币国际化的问题。

  高盛投资管理部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能不能国际化取决于四个因素,本国的总体经济规模、通货膨胀率、汇率稳定性和国家金融市场的规模。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就有资格成为储备货币,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很低,但是经济规模很大,出口总量更是全球第一。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则持有不同意见,他分析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与该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没有直接联系,而是要看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开放度和制度建设方面的基础力量,这是一种“软”实力。人民币国际化,经济规模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比如瑞士法朗,享有和日元同等的地位,其经济规模不可与日元同日而语,为什么小国货币最后也能成为国际货币?这与瑞士的软力量是分不开的。

  有很多人在思考,天天讨论人民币国际化,到底有什么好处?王庆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在微观层面,对个人和企业而言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经济活动和个人生活会更加方便。王庆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促成制度化建设,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和中央银行制度方面。

  向松祚说,“我认为中国需要一场大的金融革命,国内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不开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不起来,人民币谈何国际化?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确实货币的国际化有自然的力量,这是最根本的基础,但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策,必须要进行金融改革,建设完善金融市场。”

  升值预期大于贬值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袁钢明教授对《新财经》表示,各种迹象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但速度远远称不上“很快”。“前一段时间人民币贬值风波,我也看到出现了一些倒退的声音。中国资本项未完全开放,如果就因此放弃推进改革,我认为是错误的,这次冲击相对来说是对升值预期的一次调整。”

  袁钢明分析,2011年三季度以来,资本外逃骤然出现,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从大量增多突然逆转为连续减少,资本外逃影响人民币汇率从稳定升值变为一度出现贬值预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际热钱随人民币单向升值而稳定获利的投机性流入压力。

  贬值风波出现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认为如果人民币没有升值预期,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观点,这些观点的论据是,没有升值预期,就没人愿意持有人民币。

  向松祚回应记者道:“这是一种看似有道理其实短视的说法。中国要让海外愿意拿人民币结算,愿意持有人民币,不能寄希望于人民币的单边升值。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人们持有人民币,实际上是把储蓄的一部分配置在中国,看重的是人民币背后经济体的稳定和强大,而不是基于名义汇率的单边升值。”

  向松祚认为,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美元,不是因为美元在持续升值,而是因为美国有庞大的安全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流动性非常好,所以大家都愿意持有美元。

  向松祚主张中国应当维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让真实汇率稳步升值,他解释道:“现在国内很多人不清楚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的关系,我从来不反对真实汇率的升值,我反复强调要让真实汇率升值。什么叫真实汇率升值?是名义汇率不变,劳动者收入大幅度提高,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好,要素价格都上来了,而名义汇率升值,劳动者的财富并没有增加,那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当年日本经济发展经验一样,从50年到71年,20年日本的汇率永远是固定的,但是这20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工资赶上了发达国家水平,那你不能说日元汇率没有变,它的真实汇率是升值的,只是名义汇率没有变,大家一定要区分这个事实。”

  由于资本大量流出会形成货币的贬值预期,向松祚判断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因为从全年来看,资本净流入还是大于净流出,因为经常账户仍然会顺差,在FDI(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现在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吸引外资方面仍居第一的位置,主要减少的是投机资本部分。

  香港离岸人民币初具雏形

  目前官方并没有明显的时间表,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遇到过强的冲击波,监管一直致力于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把香港作为“防火墙”,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目的。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1月底,人民币存款上升至6273.02亿元,在年初,这一数字仅为3150亿元,人民币存款在大幅增加的同时,在港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却十分狭窄,大量人民币沉淀在香港,完善人民币回流渠道的重要性日渐浮现。

  2011年底,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正式启动,尽管初期额度只有区区200亿元,但市场普遍认为,此举有利于疏通人民币回流渠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此前FDI(外商直接投资)已破冰,是人民币回流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不过,内地依然有意见认为开通回流机制可能危害国家金融安全。比如,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经济师陈兴动曾公开表示,回流的人民币可能在两个账户(人民币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中难以分辨,这将对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形成、监管和调控都增加了挑战。而目前,调控只涉及国内货币供应总量、结构和比例控制。

  向松祚说:“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去年香港人民币存款也就6千多亿的规模,每年人行的贷款规模动辄7、8万亿元,未来十年香港可能达到5万亿,都回流回来也没事。更何况这是一个流量概念,不可能一下子都回来。”

  袁钢明说:“回流渠道的发展还达不到会对内地市场造成冲击的程度, 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人民币回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金流出去的问题。出去的货币必然要回来,实现双向流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进步。境外拿着人民币能做什么?在境外人民币没发展起来,发展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比人民币贸易结算走的更远,这个目标就更远大了。”

  2012年1月,包括国开行、工行和农行在内的10家银行获批发行点心债(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此前,各家银行和机构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虽均低于内地同期债券利率,但受到市场强烈热捧,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为什么点心债在香港3%,不到4%的收益,大家都抢着买?因为手里拿着的人民币能出去的渠道太少了,人民币股票才刚刚开始推,除了回流,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谈到目前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正处于哪个阶段,向松祚认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只是初具雏形。

  “对比上世纪60年代就成为美元离岸市场的伦敦,其美元存款就已突破万亿,而香港去年只有区区6千多亿的人民币存款,债券也就1千多亿,起码人民币存款要达到5万亿才能谈初具规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