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互联网络媒体密集谋划IP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19:01 来源: 《新财经》

  网络媒体密集谋划IPO

  文/刘国宏

  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正深刻影响着媒体的营运方式,并推动传媒市场的整合进程。根据2011年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而易观国际预测数据认为,2011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375.04亿元,互联网总用户数将超过6亿,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

  互联网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各种新的概念和创意层出不穷,网上社区、博客等新兴的传播方式更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传统传播方式。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网络媒体加速构建广泛而有竞争力的新型传播渠道、分销渠道。在变革大潮中,网络媒体选择资本市场融资、壮大实力、谋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战略抉择。

  近期,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北方网等数10家官方网络媒体爆出计划在上交所上市的消息。众多网络媒体上市,是践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举动,将为境内股市的文化传媒板块带来新生力量。

  “国家队”网站成上市第二阵营

  有关鼓励新媒体上市的政策助推了网络媒体挺进资本市场的步伐。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降低准入门槛,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所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

  但从目前国内文化企业上市公司来看,一批传媒运营类和文化出版类为主导的企业已加速登陆A股市场,而网络媒体却“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

  新华网、人民网等一批网络媒体的上市,或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道风景。这类国家喉舌机构上市,将巩固主流媒体在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引导能力。新华网、人民网等垄断了网媒领域的高端资源,其本身在社会舆论导向、市场影响方面的力量已经很大。作为官方信息的传播渠道,这类门户网站的信息量大,辐射范围也非常广。

  随着中国网民的成熟和互联网业竞争加剧,新华网、人民网这类国家喉舌机构如果不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加快市场化变革,可能会逐步失去部分市场影响力。未来,经过残酷的角逐之后,门户网站必然会发生深层次的整合,规模较小、缺乏特色的门户网站要么及早实现转型,要么将被大网站收购甚至挤垮。而生存下来的,也会实现功能和结构上的多元化,这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媒体要想在社会上全面发挥影响力,提升视频、移动互联、微博(http://weibo.com)等新媒体细分渠道的影响力,并与商业性网站进行竞争,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显然,资金不能全靠财政部拨款解决。因此,官网的发展,将来必然依托财政、资本市场两翼并驱的力量,才能巩固其在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引导能力。而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提升综合影响力,是其最终的目的。

  官网要融入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要完成市场的业务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商业模式转型。这些官网如果能适时融入资本市场,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影响,提升企业化形象,通过资本市场无疑会提升传媒效应更深远的放大。另一方面,通过募集资金壮大实力,推动垄断性官网的规模效应良性拓展,在文化传媒市场化业务方面更好地做大做强。

  互联网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尽管这些“国家队”背后都有政府支持,但是财政拨款只能使网站维持在一定规模,很难真正市场化,国家和企业自身也都意识到这样的重要性。

  从资源背景来看,目前中国新闻网站可以分为商业队和国家队,前者主要以在海外上市的新闻门户网站为代表,如新浪、搜狐、腾讯等;而后者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的网站为代表,如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等。

  商业性网站早就凭借资本的力量享受资本红利,而国家队新闻网站却因体制限制、市场机制等原因,至今尚未涉足资本市场。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市场进程中,国家队新闻网站将成为上市第二阵营。因此,抢跑资本市场,不仅仅是国家产业振兴导向,更是垄断性官网主动适应市场、巩固其在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引导能力、谋求战略转型的自身需求。

  政府网媒为股市注入新鲜血液

  政府网媒密集上市,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据报道,新华网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融资人民币10亿元。除了新华网、人民网外,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华生在线、四川在线等10家官方媒体网站也计划在上海交易所IPO。

  当前A股市场的文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参差不齐,平均市盈率与主板的平均市盈率相比明显偏高,部分上市公司业务单一、市场资源不稳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尤其是早期通过借壳上市的部分传媒上市公司,受制于体制及大股东意志,资产注入进度坎坷,业绩乏善可陈、业务举步维艰。随着资源垄断优势极为突出的官媒网站陆续登录A股市场,整个文化传媒板块的上市公司质量有望大大改善。

  像新华网、人民网等网媒,除了具备资源垄断优势外,资产规模、资产质量都极为可观,远比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商业化网媒更具优势。尽管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的资源、资产和影响力远不如新华网、人民网,但地方资源丰富,在争取政策优惠、新业务扶植方面的优势也非常突出。地方性的官网上市,最根本的就是尽快把各种资源、业务优势整合到市场中来,真正形成自身的影响力、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可以预期,具有政府主流媒体背景的官网密集上市,不仅能为现有的文化传媒板块带来新生力量、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更能促进一批具备“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基地、骨干文化企业、新兴文化业态、对外文化贸易、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优势的传媒航母在产业整合浪潮中起航。

  同时,具有主流媒体背景的官网密集进入资本市场,使新媒体阵营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日趋加强。这有利于新媒体在加强舆论监督、推动稽查执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增强监管力量。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和高度社会化的公众投资场所,资本市场与新媒体之间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交互影响,不断加深,新媒体在资本市场的信息传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当然,作为中央官方通讯社的网站、地方政府涉足的网站,其进入资本市场的时点很重要,这涉及到是否对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一方面,这些政府背景极强的网媒,在上市过程中的行政色彩难以避免,不排除被“过度包装”的可能。另一方面,尽管这些网媒融资规模较小、没有传统国企IPO对资本市场的抽血效应,但如果在市场低迷时期仍批量突击上市,同样会给投资者留下圈钱的嫌疑,不排除遭遇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可能。因此,合理的估值、合适的上市时机,对官媒网站成功上市很重要。

  网媒密集上市推动文化产业创新

  众多网络媒体纷纷抢跑资本市场,其实是政府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资本市场的具体步骤。我们看到,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都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新华网、人民网这些拥有绝对资源垄断优势的国家喉舌机构,成为文化龙头企业的资源禀赋可谓得天独厚。这类官网进入资本市场,标志着文化产业中长期被高度垄断的核心资源开始向市场释放,也预示着文化产业改革、振兴将迈出关键一步。

  从互联网在线业务演绎线路来看,SP业务、门户网站、电商、视频、微博等曾造就了大牌门户网站的辉煌。就连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也被腾讯取代,排名跌出前三位。

  2012新年伊始,《证券导刊》、《理财一周》都停刊了,此前也曾有一批杂志、报刊主动停刊。这充分说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力越来越大。互联网是个宝库,中国的门户网站必须在更加成熟和残酷的互联网竞争中,努力坚持和重塑特色,走专业化之路,做专业化的网络服务商,这样才能将地盘越扩越大,企业越做越强。

  政府网媒上市后,必须突出特色,立足专业化,依托新技术,创造差异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从根本上赢得市场、巩固其舆论导向地位。同理,未来的文化产业必须依托资本市场,深挖用户需求,积极求变,果断转型,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才是发展之道。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产业发展必须与资本结合。只有插上资本的翅膀,文化产业才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可以预期,随着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必然会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所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一批有实力的优势文化企业将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借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社会文化资源适度集中,必将在未来的产业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全球性的航母级文化企业。

  网络媒体密集抢跑资本市场,这一经济现象将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创新、谋求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及个性消费张扬的时代,谁能够做到给用户提供更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创造真正的价值,并获取高额的利润、可持续发展的先机。

  (作者系好望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