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产业被寄予2012年国民经济发展排头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20:38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1月1日在元旦茶话会上表示,新的一年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围绕“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2012年的国家宏观调控任务,国内产业发展也将步入大的调整期。从2011年国家紧锣密鼓发布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不难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快递物流业以及旅游业将成为带动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将在2012年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
德勤有限公司在2011年11月18日最新发布的《德勤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2011》显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新方向。
根据规划,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先导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当全球开始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各国纷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看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时,我国亦应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民经济转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与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新兴产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名词提出伊始就被赋予了助推经济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
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发生实质性转变。赵锡军预测,未来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会逐渐形成和完善,对我国经济和新产业周期的形成产生积极效应也会日益显现,助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重点扶植产业。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我国将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
从新能源产业看,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核能、煤炭清洁利用等具体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物联网、云计算领域,明确提出物联网里的传感器、基础通讯等领域将获得重点扶植。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在近期出台,工信部由此将支持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其中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与智能家居九大领域。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在新材料领域,规划具体涉及医用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碳纤维新材料等领域。这些领域将会是2012年被重点看好的行业。
生物产业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按照规划,生物领域也进行了细分,比如生物医药,分为药和器械,药又分为传统医药和现代生物医药。生物医药里也分得很细,比如治疗艾滋病、脑血栓等重大疾病的药物。器械领域,比如与老龄化相关的器械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航天器、大飞机、公务机、深海石油设备海上钻井平台、数控机床等领域将会在2012年“发酵”。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去强调了对电动汽车的支持,但“十二五”期间混合动力、节能技术等都要纳入进来。2012年,我国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知识产权,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为贯彻落实即将公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委已牵头汇集环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央行等多部委,加快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激励政策。
文化产业“扬帆起航”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在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示,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产值的5%,并制定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其中明确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教授何卫兵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在当前投资增速下降、出口增长放缓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拉动国内需求尤其是拉动文化消费意义重大。
文化部部长蔡武曾公开表示,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达到2016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中国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期,此次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启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文化创造,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到1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占据很大比重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上的比重应该达到40%;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应该占到55%,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本报记者获取的资料显示,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而如果按照过去6年平均增速23%进行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其产值将超3万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因此,预计2012年国家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紧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同时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还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旅游业“风光无限”
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正处于多元化爆发期,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给我国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预计2012年,我国的旅游市场将处在高速发展期。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要在农民增收、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业、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等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明确要求“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于2012年元旦前正式发布。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透露,到2015年,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88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
展望2012年,在消费升级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旅游业长期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交通设施将进一步改善,CPI下行景区门票提价预期上升等,我国旅游行业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
包括高盛高华证券、山西证券、天相投资等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2年国内旅游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出境旅游的爆发式增长势头仍将延续,增速预计达20%;而入境旅游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增长仍将乏力。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大规模建设,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压力明显增大。总体旅游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度假休闲和个性化旅游产品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从旅游服务商角度看,发展方式和运行方式比较粗放。许多地方仍处于单纯依托门票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完善、高效的产业链。旅游经营没有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到应有高度,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旅游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有商机。”旅游市场在2012年的完善将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在今后发展旅游业时应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根据规划要求,未来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必须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景区作为各地旅游发展的载体,拥有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垄断属性。目前国内真正高品质休闲度假类景区却极为稀缺,供需矛盾将赋予景区很大的溢价能力。文化旅游符合国民消费需求转变的趋势,“景区+文化”模式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餐饮旅游行业估值在各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多家机构预测,鉴于旅游行业在“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及众多宏观因素长期利好,国家政策层面预期将持续的给予支持重视,餐饮行业2012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快递物流行业“快马加鞭”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物流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直接促动以传统快递行业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国家邮政局2011年12月31日正式公布《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内容,到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61亿件以上,年均增长21%;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430亿元,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末增长1.5倍%;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00万。
快递服务业到2015年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即做大行业,实现我国快递服务业务收入翻一番以上,总体规模进入世界前列;做强企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服务质量好、核心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型快递企业或企业集团;做优品牌,推进快递企业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五星级优质快递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在企业培育方面,到2015年,力争培育出5个以上年业务收入超百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鼓励和倡导企业创建快递品牌,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四星级以上的快递服务品牌达到8个以上。
在服务能力方面,“十二五”期间,重点快递企业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点覆盖率要达到98%,省辖市网点覆盖率达90%以上。打造一体化的自主快递航空运递网络,形成自主航空运输能力。用于快件运输的专用货机总数达到80架左右。用于生产的汽车总数达到14万辆以上。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了24亿件,年均增长2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75亿元,占邮政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直营收入)的比重达到45%,年均增长19%。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000万件,进入世界前三位。
根据机构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快递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快递服务仍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快递产业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快递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快递服务支撑作用愈加突出;企业兼并重组加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优化,快递服务网络日益健全;科学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快递服务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