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开门绿预示A股迎来变局之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1:5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赵笛
如果2011年是大牛市,市场或许会担心2012年股市的前途。但2011年,留给市场的是有史以来第二大年度跌幅,再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没有人相信2012年的股市会差到哪儿去。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新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对股市来说,新年只是千万日子中普通的一个,没有任何寓意,也不会有任何特别的惊喜。
万众瞩目的2012年首周,多头出师不利,市场并没有迎来开门红。
从A股历史上看,开门“绿”是否就预示着整年行情都不被看好?在开门“绿”中,市场又透露出哪些信号值得关注呢?
开门“绿”下的变局
如果非要图一个喜庆的话,2012年的开门红曾短暂的出现过,持续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权重护盘下的开门“绿”
2011年的收官行情,沪指“红三兵”,指数一举站上5日、10日两条均线,这是沪指在33个交易日后,再次站上20日均线(2011年11月16日~30日),这一度使得技术派有了看多的理由。
然而,“红三兵”成为间谍,诱使多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2012年的首个交易日(1月4日)沪指在高开17个点后反弹夭折,一路下行并于午前翻绿,技术形态上出现“阴包阳”,一举跌穿5日、10日线,恐慌再次袭来。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沪指多次保持着中阴线后收出探底十字星的情况,比如2011年12月22日、12月28日,但这一次“爽约”了。
2012年1月5日,沪指没有出现长下影,反而出现了长上影——没有抄底资金,却套牢了不少追高的多头。
2012年1月6日,股指展开震荡,在创出新低后,又被拉起,收出一根长下影。
开年第一周,沪指累计下跌1.64%,深成指下跌3.19%,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5.9%和8.29%。
值得注意的是,新年连续三天,沪指分时图都是白线在上,黄线在下,且分得很开。这说明,权重股护盘明显。显然,如果没有权重股的护盘,股市势必更加让人恐慌,新低不断地刷新。
历史首周行情扫描
2012年的首周行情“收绿”,这是否对年度行情有指示意义呢?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1997年至今的新年首周行情。
统计显示,1996年~2012年的16年里,新年首周沪指共出现了6跌、10涨。跌幅最大的是2003年的4.56%,其次是2010年的2.48%和1997年的2.46%。以此来看,2012年的首周是历史上第四大跌幅。
庆幸的是,新年首周的下跌并不能得出日后行情或全年行情堪忧的结论。
在新年第一周下跌的情况下,第二周再次下跌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即2002年。不过,由于当年的第一周仅下跌0.15%,几乎属于横盘。后一周再跌4%没有太大的延续意义。
相反,新年第一周出现上涨,后一周反而下跌的情况有5次。下跌最多的是2007年。其第一周上涨10.98%,第二周下跌7.11%;
同样,首周行情的涨跌也与年度涨跌关系不大。
在新年首周下跌的情况下,当年沪指出现下跌的情况仅有三次。分别为2010年首周下跌2.48%,全年下跌14.31%;2005年首周下跌1.72%,全年下跌8.33%;2002年首周下跌0.15%,全年下跌17.52%。
2012年——变局之年
纵观1997年以来的新年首周行情,下跌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周仍会下跌,全年行情没有指望。相反,第一周下跌,那么第二周会上涨,全年行情或许会更加值得期待。
而仔细对比历史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2年的首周开局下跌,预示着本年度将迎来变局之年。
2002年的首周,沪指只下跌了0.15%,但第二周又跌了4%,全年下跌17.52%。在这一年中,股市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从年初的下跌,到春季攻势,涨幅达到24%。再到历史有名的“6.24行情”,沪指大涨9.25%。
2003年的首周沪指下跌4.56%,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跌后,行情依旧不给力。这与当前的行情很像。2010年、2011年同样是连续两年下跌。不过,2003年最终录得上涨10.27%。按这种规律,2012年录得上涨的几率很大。
再就是2005年。首周下跌1.72%,虽然年度下跌8.33%,但2005年也出现了政策面的一个重要转机,即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政策虽没有给2005年带来井喷行情,但造就了历史大底998点,也造就了后两年的大牛市。
综合来看,2002年、2003年、2005年均是变局之年。在经历了前两年的下跌之后,在沪指 “阴不过二”(最多出现两条年阴线后,后一年指数就以红盘报收)的历史规律之下,2012年要么出现指数上的变局——即以 “红盘”报收;要么出现政策上的变局——出现后市大行情的变局之政策,如当年的国有股停止减持和股改。
春节前的“寂静”与“骚动”
虽然股市没有迎来开门红,但细观行情,股市仍有着鲜明的变化。在大势、指数、量能、流动性、政策面“死气沉沉”的背后,强势股和低估值股票各自演绎着角色的转变,涨跌的转换。
春节前的“寂静”
2012年首日,高开的股市并没有吸引太多的资金进场,缩量明显。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春节前多半是量能的“鸡肋期”,除非是大有可为的行情,比如2007年、2009年等,资金不愿因过节而踏空。否则,在春节前,大资金往往会蛰伏过冬,甚至提前放假。
资金面的减少实际上也可以用节前效应来解释。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往往需要很多资金用于消费。企业需要发放年终奖和过节物资,投入股市用于增持或投资的资金势必会减少;对于投资者而言,回笼资金用于消费也是必需的。即使不“赎回”存量资金,增量资金入市也是极为少见的。
由于缩量,这一段时间,指数也难以掀起较大的涨幅。2005年以来,由于更接近过年,在第二周行情中,沪指最大涨幅不过2.6%,最大跌幅仅有1.67%。而越临近春节休假,指数的波动就会越小。
由于节前“维稳”的需要,春节前往往也鲜有重要政策出炉,政策面多半会进入真空期。这就不难解释,为何CPI在2011年年底连续下降,实体经济在一月份“面临很困难”的情况下,政策也未见放松,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屡屡爽约。
强势股的“崩塌”
相比指数、量能、政策面的寂静,市场资金实际上已经在排兵布阵,个股实际上已经开始跃跃欲试。新年第一周,最大的变化就是各类强势股的崩塌。
首先是题材股的崩溃。
早在2011年底,那些中长线题材股就在消息的崩塌下出现暴跌。比如重庆啤酒(600132,收盘价28.45元)连续跌停从83元跌至28元,*ST昌九(600228,收盘价7.43元)在18个交易日下跌近60%。而在下跌之前,这两只股票的股价异常坚挺。
在中长线题材股崩溃后,靠消息刺激的短线题材股也不行了。比如宝石A(000413,收盘价11.08元)、武汉塑料(000665,收盘价11.14元)、智光电气(002169,收盘价5.97元)等个股也是陆续出现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题材股的跌停还属于消息面“利空”或“落空”下的暴跌。但新年第一周,不少个股在消息面平静下,就莫名暴跌了。
2012年1月5日,超级强势的万向德农(600371,收盘价16.93元)跌停;前期依靠军工订单利好连续逆市上涨的高德红外(002414,收盘价17.35元)也出现跌停;次新股恒信移动(300081,收盘价19.20元)同样出现跌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个股的跌停并没有消息面的刺激,纯粹是市场行为的反应。这说明,其间的主力已经失去了继续做高股价的决心和胆量。
其次是“价值投资”的价值回归。
相比题材股的朦胧,有些个股是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去炒作的。这些个股多半会根据政策、经济环境看出一些业绩增长的门道。然而,新年伊始,他们也面临价值回归。
比如,2011年最红火的酒类股就在2012年的第一个交易日集体暴跌了。
从消息面看,公务接待新政的启动似乎是导致酒类股集体暴挫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在2011年高通胀的背景下,酒类股依靠着“随心所欲”的涨价,有理由成为名副其实的抗通胀题材,有理由因为利润提升而面临价值重估,从而获得资金的追捧。
但随着CPI的见顶,年报的即将披露,市场必将重新审视在2011年已经被炒上了天的酒类股,是否在2012年还具备上涨的空间。当预期不再一致,任何微弱的利空都会被无限放大。这就有了古井贡酒(000596,收盘价75.38元)新年前两日暴跌13.55%,山西汾酒(600809,收盘价53.69元)下跌12.83%的情况。
其他的被冠以“价值投资”名义炒作的个股还包括专利众多,具有脑残、人体概念的冠昊生物(300238,收盘价40.31元),依靠钛白粉涨价而股价坚挺的安纳达(002136,收盘价13.45元),依靠水利政策扶持的安徽水利(600502,收盘价12.39元)等,均在近期出现了大幅下跌。在年报和业绩面前,市场显然对这类个股不太自信。
低估值股 春天的“萌芽”
相比题材股、“价值股”的估值向下修复,无论是低估值指数、还是低估值板块个股都迎来了估值向上修复的行情。
最典型例子当属低估值的指数。
12月份以来,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的跌势就已经趋缓。而估值较高的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则加速赶底。比如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2012年的第二个交易日创出新低,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则表现坚挺。
在板块个股方面,银行股显然是低估值板块的代表。
作为A股市场估值最低的板块,2011年的年报几乎不可能出现业绩下滑。即使只保持20%的增长,这也足以让他们的市盈率变得更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近段时间以来的银行股展现出强势一目了然。
新年的前两个交易日,16只银行股中有13只录得上涨,其中,浦发银行(600000,收盘价8.71元)、南京银行(601009,收盘价9.46元)、兴业银行(601166,收盘价12.79元)等均是在2011年12月28日就见底了,近期连续上扬,并有创出反弹新高的势头。
此外,低估值股票中的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9.96元)、中国石化(600028,收盘价7.48元)、恒逸石化(000703,收盘价32.11元)等近期也展现出强势。目前,上述三只股票的市盈率依次只有12.9倍、8倍、7.5倍。
谈到低估值个股,有一个板块是无法回避,也不应忽略的,那就是地产股。目前,地产板块是仅次于银行板块的估值最低的一个行业。作为行业龙头,万科A(000002,收盘价7.16元)、保利地产(600048,收盘价9.71元)、招商地产(000024,收盘价17.68元)的市盈率依次为16.68倍、12.93倍、11.09倍。而二线地产股华夏幸福(600340,收盘价17.48元)、大龙地产(600159,收盘价3.23元)、金融街(000402,收盘价5.73元)等股票的市盈率不足8倍。
10月份以来,大型地产股实际上已经在震荡上行了,而多数地产股近期则是在底部徘徊,且没有创出新低。
从消息面看,低估值个股目前还看不出有利好消息的刺激。但实际上,经过了2011年,甚至是2010年就有的利空打击,比如货币紧缩之于银行股,楼市调控之于地产股。这些行业板块已经“利空出尽”,估值调整到位,甚至是过头了。一旦有一丁点利好消息出炉,势必就会成为炒作的由头。这一点,刚好和酒类股相反。
年报披露在即博弈正在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A股市场最大的题材是“年报”。无论是强势板块的补跌,还是低估值板块的抬头,都与“年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年报的背景下,市场面临估值博弈、修复博弈。
估值博弈——透支了的利好
正如前面所言,强势股的补跌与市场行情整体疲软有关,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个股的定价依旧与业绩、估值有关。当市场面临一个节点,比如季报、年报,市场便会重新审视股价估值的合理性。
比如前一段,因披露了军工项目,高德红外股价大幅上涨。不过,随着年报的到来,市场的目光重新回归到估值上来,其2011年预计业绩下降30%以内的数据摆在眼前,其动态市盈率依旧高达60倍~70倍。这相较于中小板平均30余倍的市盈率,怎能不价值回归?
市场除了关注强势股是否会出现估值向下调整以外,对于整个A股市场,也应该保持估值整体向下修正的警惕。
从行业来看,当前上市公司净利润一致预期处全年最低位,黑色金属、交通运输、公用事业行业净利润一致预期较年初下调达23%以上,黑色金属行业净利润一致预期下调更是高达36%。从四季度表现来看,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下调为3.6%,轻工制造、电子元器件和黑色金属行业的净利润下调均在20%以上。
修复博弈——恐吓过头的利空
相比强势股的补跌,部分个股或存在错杀或先行见底的机会。
夸张一点的比如重庆啤酒。在连续跌停后,重庆啤酒停牌了。停牌就意味着变数的增加。A股从来不缺少奇迹。
市场还有一些确定性的估值向上修复性机会,最典型的还是地产股。
目前,全国房价环比持续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价降价和首套房信贷政策调整的情况下,成交量大幅反弹。
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指出,在政策调整下,地产股先于地产投资筑底。从历史的数据对比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是用来观察房地产相对走势(房地产指数除以全A指数)的重要指标。销售面积增速和地产板块相对走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销售面积增速是地产投资增速的领先指标,销售一般领先投资大概五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地产股相对走势筑底的时点往往领先于地产投资增速的筑底的时点。
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国华也认为,当前是地产投资周期中的“买入周期”,买入周期的底通常是“政策底+成交量底”。这是因为,一二季度处于由政策松动和成交量回升共同驱动的趋势性行情的第一阶段。其中,一季度驱动力为政策放松预期及信贷环境改善;二季度驱动力来自政策实质调整和成交量改善。三四季度进入“量价驱动”的趋势性行情的第二阶段。
数据揭秘:市场或在1月见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一个现象,产业资本的增减持往往能够与股市的见底或见顶相契合。其时间规律是,在产业资本大举减持后不久,一般是半个月之内,股市就会见顶;相反,在产业资本大举增持后,一般是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股市就会见底。
比如,去年4月份,产业资本增持额为6.66亿元,5月份井喷至20.22亿元。随后,6月20日见底反弹。
去年8月份,产业资本增持额为8.99亿元,10月份增至9.24亿元,11月继续增至13.31亿元。股指在10月24日见底反弹。
如今,在去年11月份产业资本增持额13.27亿元的情况下,12月份增持额暴增至27.3亿元。按照以往经验,1月底之前,股市将出现见底。由于增持额增幅很大,见到阶段性大底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