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小企业如何避免屡屡在宏观调控中折戟的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2:4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陈伟

  回归实业是正道

  河东河西,实业似乎再难回归昔日的意气风发。

  如今,实体界颓废与投机弥漫,实业家的士气一蹶不振,人们看空“实业”,专心实业反倒被打入“落伍”行列,连实业偶像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也不再那么风光。对实业拒之千里的人很多,萌生实业退意的人也很多,更多的人对投资趋之若鹜,热衷于“有钱生钱”的游戏,乐于做经济赌徒。

  一个“炒”字,将社会的财富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炒蒜”、“炒绿豆”、“炒棉花”、“炒矿”、“炒房地”、“炒股”……极致的时候,连钱也被炒得风生水起。2011年,“高利贷”的出镜率出奇地高,不但利率高得吓人(温州为例,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均高于基准利率4倍左右,长期民间借贷利率一般在月息3分到4分,一月内的短期民间借贷利率甚至达到8分、1毛,有的甚至高达1毛5,利息之高远远超过利润本来就偏薄的中小企业承受力),且参与者众多,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事件。高利贷如同一道经济魔咒,显眼地横亘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露骨地揭示出各方的投机心理,似乎也在预言实体经济正在江河日下,难续昔日辉煌。

  的确,投机是人类的天性,几乎没有人不愿意寻找捷径,而逐利也是资本的天性,没有资本不期待“利滚利”。但是,过分投资热情,“搏一把”的赌徒习惯,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营造繁荣的浮华局面,却不是一个长期健康繁荣社会的根基。

  实业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实体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如果实体经济瘸腿,就会抑制社会产品的增加,经济实力也无从谈起。金融固然具有财富杠杆效应,但缺乏理性、节制的炒作,只能产生泡沫经济,扭曲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旦泡沫破裂,可能会导致危机发生。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恰恰是贪婪作祟下的投机炒作,而稳扎稳打的实体经济,能够夯实经济基础,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健康地发展。

  回归实业老本行,复苏实体经济活力,是中国实现进一步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

  人们撤离实业、对实业“敬而远之”,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尽管社会不乏“做大做强实业”的理想主义者,但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难免会出现英雄气短的尴尬。金融危机以来,实体经济遭遇全面阻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济秩序持续动荡,国际市场低迷,且预期不明朗,企业大都信心不足;

  全球通胀导致各类原材料齐刷刷上涨,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进一步摊薄企业利润;

  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各种税负齐上阵,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导致其失血过多,成为有可能压倒实体尤其中小企业的又一根致命稻草;

  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大量存在,难抵扑面而来的高成本挑战。而企业升级与转型还在喊口号阶段,企业转型遭遇瓶颈,一方面因某些自身实力不足,不具备转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因遭遇大量行业垄断,行业垄断如同玻璃门阻碍中小制造业向教育、医疗、文化、石油、矿产、信息等利润相对可观的行业进军……

  激发人们对实业的参与热情,还需对症下药:

  一,制定特别法案,为中小企业减税。只有在税负上做好文章,才能惠及每一个中小企业,为“治本”之举。减税的方式应多样灵活,对微型、小型和成长型企业进行异质税收,减税形式也不必拘泥一种形式,取消类似税种、直接减税、降低税率、缩短折旧时间等,只要对中小企业成长有利,都可以拿来一用。另外,某些隐性税赋,各种拿得上台面和拿不出台面的各项审批费用,也让中小企业叫苦不迭,国家应加快力度铲除各类不合理隐性税赋,实现中国税收的透明化。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大资本市场资金的自由流动,依靠市场而非行政干预决定资本价格;促进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政府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在国内或国外上市,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国家要加快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直接进入金融领域;银行应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发挥主渠道作用。

  三,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土壤,进一步实现产权明晰化,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有效界定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打破行业垄断玻璃门。相关部门应戒掉对民间投资的不安全感,加快政策实施细则出台,降低一些领域的入门条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各行业和领域;同时,保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消融民间资本的徘徊、疑虑等情绪。

  四,企业积极实现转型创新。真正的救世主,是企业自己。对于实业企业,仅靠外来“输血”可能解得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提高“造血”能力才是撒手锏。实体企业应在实现生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尽管2011年以来出台了不少扶持实业回归的政策,如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金融、财税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尚在泥沼中挣扎的实体企业带来了阵阵暖意,但这还远远不够,实体经济实现真正回归还需更广、更深层次的政策扶持。

  回归实业“知易行难”,势必会带来阵痛,不过任由“实业末世”的迹象发展下去,中国经济未来堪忧。而且,中国实体经济素来具备顽强生命力,如果相关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身又积极自救,他们很快就会“春风春又生”,而当下缺的恰恰就是扑面而来的春风!

  作者系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副主席、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数据

  全民皆贷

  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整个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年利率最高达到180%,折合月息超过2分。一些民间借贷月利息折合已超过5分。“5分利”等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相当于一般制造业年利润率的6倍。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统计显示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全市现有工商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34.5万户,私营企业8万家,但大型企业只有18家,中型企业只有599家,其余都是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普遍融资难,80%靠民间借贷解决融资问题。

  数据来源:温州市工商局

  资金缺口大

  据温州中小企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年温州民间融资需求总共才800亿元,但到了2011年民间融资需求暴增到1200亿元。

  数据来源:温州中小企业协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