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区 破解环首都圈发展之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2:47 来源: 中国经营报肖金成
河北环首都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及路径选择
与首都近在咫尺的河北,近年来和北京形成的差距越来越大,貌似有优良区位的河北,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同样是特大城市,为何上海能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而北京的周边却出现了一条贫困带?京冀之间发展的“悬崖”为何会如此之高?在河北沿海发展规划获批之后,环首都圈的发展能否迎来新的契机?2012年北京能否借助环首都圈的发展将其人口和部分功能转移出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在环首都地区发展新区,并提升新区的行政级别,才能有效消除京冀之间的“梗阻”现象。
如何铲平京冀发展“悬崖”
建设环首都圈,根本解决投资环境差的问题,是“铲平悬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京冀之间存在发展悬崖的原因很多,很多有识之士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原因当然是重要的,但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将悬崖削平或铲平。北京已由“极化”阶段进入到“辐射”阶段,吸纳制造业的过程已基本结束,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到70%以上,制造业进入北京的门槛越来越高,那些想进入北京的企业只能在北京周边驻足,这为位于北京周边的河北市县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河北首都周边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产业的集聚或集中将迅速提升河北的产业结构,提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使“悬崖”变成“缓坡”,使北京的辐射力及辐射范围变强变大。但企业落地需要很多条件,尤其是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是同等重要的。环首都圈的硬环境虽有较大改善,但距离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通而不便,尤其是与北京没有对接。软环境之差甚于西部,存在较为严重的“中梗阻”现象。建设环首都圈,根本解决投资环境差的问题,是“铲平悬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此外,加快建设环首都圈也是疏解首都城市功能、减轻北京人口压力的重要措施。还可以根本解决京北地区的贫困和生态问题。
环首都圈建设虽有很多有利条件,但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仍有很多,如体制问题、资金问题、产业问题、土地问题等等。有些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有些问题就不太容易解决。北京市曾下大力气发展卫星城,但时至今日成效不大,北京市的农村面貌也未根本改善。河北在北京市周边发展环首都圈,其难度可想而知。
工业立市才是最佳选择
环首都圈最易发展的产业是房地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业和批发零售业。但上述产业却极易发展成为“卧城”或“鬼城”。
环首都圈最易发展的产业是房地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业和批发零售业。但上述产业却极易发展成为“卧城”或“鬼城”。因当地不能吸纳就业,只能吸引北京人投资置业,或者是退休者,或者是投资者,均不能给当地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如再将城铁修过来,更多的低收入者来此买房或租房,成为“卧城”是毫无疑问的。依托北京发展优势产业比较成功的模式是白沟镇的“箱包批发城”和香河的“家具城”,但商贸立市的支撑能力是有限的,工业立市才是最佳选择。但发展工业不仅难以实现财务平衡,初期巨额投入也不是县财政所能承受,需要省市县携手,形成一股合力。让省市财政出资,其数量不能多,范围不能大,不能遍地开花。
建设环首都圈谁是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谁是规划主体和管理主体?如让各县作为投资主体,县财政能否承受?有无融资能力?毗邻北京,长期贫困落后,本身就能说明问题,即无初始资本投入。因此,环首都圈建设首要的工作是要改革体制,包括领导体制和投资体制。明确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的权限和责任,明确规划主体和投资主体。尤其是投资主体,必须清晰和明确,因为投资有风险,投资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须有经济实力,即使向金融机构融资,也需要融资能力。
“京东新区”应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京东新区管委会应明确为副省级或正厅级,管委会主任由一名副省长兼任,京南新区和京北新区应明确为正厅级或副厅级。
环首都圈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有些县镇利用此优势获得较快发展,如燕郊、白沟和香河。但也有很多县镇的发展并不理想,可见选择合理的路径十分重要。
环首都圈的发展首先要提高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约束性。环首都圈应编制区域规划,主要解决各类功能区的范围、各市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城镇体系、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等。各市镇应编制或修编城市或城镇规划,主要依据区域规划,确定市或镇的范围、各阶段的人口规模、功能分区、市政设施等。开发区规划也称新区规划,主要解决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问题。这三类规划的依据、原则、方法都不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规划具有科学性,才能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建议对环首都圈区域规划进行反复论证,不能草率从事。对新区的选址也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新区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应作为论证的重点。
确切地说,环首都圈建设是河北省的战略,是一种理念,超前规划和科学规划是重点,而开发建设新区才是真正的启动点。建议将“新城”改称“新区”,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一样。新城相对于老城而言,是新的涿州、新的三河、新的怀来吗?还是新的北京。新区相对于老区而言,老区者,农区也;新区者,工业区或商贸区也。对于环首都圈而言,必须运用增长极的原理,增长极者,增长点也。为了能吸引投资者,使要素高度聚集,必须创造最好的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投资政策等,需要有大量的先期投入,有些投入是难以短期收回的,一次性投入要靠以后逐年收税维系财务平衡,所以数量不能多,范围不能大。越多越大,效果越差。建议河北倾力打造“京东新区”,将其打造成为河北的产业聚集平台和北京的“反磁力中心”,吸引产业向这里聚集,通过产业的集聚,达到人口集中的目的,减轻北京市人口增长的压力。未来,应能够承载300万人,否则,对北京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规划范围可达30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要大,但起步区不能太大,合理的规模是30平方公里。一是考虑到土地指标问题;二是考虑到资金问题;三是考虑到产业的聚集需要一个过程。“京东新区”应以河北省为投资主体,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取得和重庆“两江新区”同样的地位。
“京南新区”也可作为“增长极”来培育,京南应主要发展商贸物流休闲度假及房地产业,发展大型休闲购物中心和物流配送基地,起步区10平方公里左右,地点可选择在涿州、涞水、高碑店的几何中心,以促进三地的融合。京北新区主要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业,起步区10平方公里左右。
开发建设环首都圈的关键是体制创新。除成立环首都圈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之外,各个新区应成立级别较高的管委会,京东新区管委会应明确为副省级或正厅级,管委会主任由一名副省长兼任,京南新区和京北新区应明确为正厅级或副厅级。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领导的行政级别都是副部级。在中国尤其是在河北省,较高的行政级别更为重要,既有利于协调省内各厅局的关系,也便于和中央各部门、北京市各部门的沟通与协商,有效消除“中梗阻”现象。
投资体制也应改革创新,建议在各新区成立新区开发投资公司,省市县财政分别出资,作为相对独立的投资主体,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业务。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