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线访谈冷暖自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2:4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王永强

  作为三一重工执行总裁、三一首席科学家,易小刚身上同时有着科学家、企业家的严谨和湖南人的热情。

  三一集团内部,很多人都知道易小刚近年来喜欢上了唱歌。而为了练好发音,易小刚特意组建乐队,聘请老师,练习美声。

  不难发现,这个湖南人,尽管讲话语速不疾不徐,但如同液压专家出身的他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不受别人限制会亲自研发特种钢材料制造一样,尽管唱歌是半路出家的爱好,但他同样既要做到火辣生猛,还要具备专业水准。

  在易小刚看来,尽管近年来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激烈,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明天依然美好。

  《中国经营报》:当下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工程机械市场竞争又特别激烈。对于2012年乃至2015年的高额目标,三一怎样做到?

  易小刚:我们还是非常看好未来的混凝土机械发展,中国有利于这个行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仍然具备。

  第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落后基础工程投入没问题。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9%,全球平均是70%,发达国家高达90%。中国城镇的基本市政、高铁、港口建设仍在大力推进;国家需要投资和建设的项目还非常多。

  第二,国家“十二五”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2011年仍保持9%增速。虽然地产项目受到打压,但安居工程3600万平方米未来5年做完,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提出这个目标。

  第三,三一有着市场竞争血统,是市场锻炼、洗礼出来的,我们不怕竞争。

  第四,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人的劳动力强度不断减小,造成了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工程机械需求的大幅增长。好比原先骑自行车,后来要奥拓,再要奥迪。到劳务市场去看看,去农村看看,这几年农机飞速发展,建筑工地,都在加大自动化。

  《中国经营报》:2012年最关心什么问题?

  易小刚:2012年,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公司的工作重点,2012年三一集团要进行一次管理变革,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高速发展的企业必然存在弊端——管理粗犷,促进三一管理变革,产品很重要,制造精细化很重要,但其实管理精细化也非常重要。

  《中国经营报》:梁总当年对您讲了什么,您就抛弃北京的优越生活,跑到长沙来吃苦创业了?

  易小刚:当时三十一二岁,没有过多思考,考虑得也不是很深,可能就是感情冲动,看到三一有自己发展的潜力,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人生有时做个抉择很简单,不像结婚还要想新娘是否漂亮、性格好不好,就这么过来了。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商业年轮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