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04:22 来源: 信息时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人的故事》(日)盐野七生 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1月

  读史记

  当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辞世时,一位13岁的罗马青年已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其后40年间,他野心勃勃,战功赫赫,最终由其开启了古罗马的独裁统治。后人称之为凯撒。

  在世界历史上,古中国和古罗马都曾在同一时期建立了声名卓著的大帝国,堪称东西并立的“双子星座”。两个相隔万里的帝国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相互联系,古罗马称中国为“丝国”,中国称古罗马为“大秦”。两个大帝国都幅员辽阔,建树甚多,成为后世常常追思远慕的理想时代。

  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末一分为二,此时的中国也陷入南北朝对峙混战时期。隋朝的建立使中国重新恢复统一,而古罗马帝国却再无翻身之日。西罗马帝国日后被入侵的少数民族灭亡,几经动荡,逐步奠定了今日欧洲的国家格局。而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堡垒一直矗立至被奥斯曼土耳其的大军攻破。

  即便如此,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仍然是西方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也一直哺育着后来的欧洲文明,以至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孜孜以求去探寻古罗马兴衰的奥秘。

  而从一个东方人的角度去观察古罗马,无疑更有着东西方两相对比、互为镜鉴的意义。这其中,做得最好的大概是一位叫盐野七生的日本女作家。

  盐野七生年轻时就心仪罗马,为此到罗马定居,一住半生,写了很多关于罗马的书,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套《罗马人的故事》。15册书写了15年,字里行间其中倾注了她对古罗马风物的无限向往,其行文流畅,叙事简洁明快,令人读来手不释卷。

  而除此之外,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罗马,对国家、公民、宗教、权力等概念进行解读,试图古为今用,寻求一国家之强盛,一种族之崛起的普适性原理。其本人慨然而讲,不掩其非凡志气:“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作者想知道的,可能也是大多数读者阅读罗马历史希望知道的:究竟是什么让古罗马强大起来,使之一跃成为欧洲的霸主?

  在盐野七生看来,罗马的力量,首先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罗马的强大,则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兼收并蓄。正因如此,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也正如此,罗马在其强盛时期保持了勃勃生机,但毋庸讳言,罗马的衰亡多少也与其兴盛的原因脱不了干系。罗马日后的享乐之风蔓延,使之无心与蛮族作战,直到被少数民族攻灭。这一点东西共通,倒无什么可深究之处。而罗马的宽容开放,结合中国的历史则有更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今中西历史都可佐证,宽容开放、兼收并蓄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真正路径,而固守一隅、思想僵化则只会丧失先手,空留无限遗憾。个中道理,亦可为今日为政者借鉴。当然,没有一个帝国是可以永存的,历史亦不能如戏剧般重新上演,但阅读历史的目的在于正视和破解当下的谜题。

  吴晓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