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五年结硕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18:25 来源: 《中关村》——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五年结硕果
Pooling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collaborating innovations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即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汇聚整合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
Z-Park Open Laboratory project has be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pecial funds through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support, together with integr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resources. It has also establish resources to cope with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maintain an open platform for innovative companies.
文 本刊记者 吴炜
在当时世界的科技发展中,“实验室”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几乎所有重大科学发明都来自于实验室。而对于科技应用的市场化,美国的施乐实验室、IBM实验室等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由企业出资兴建的实验室一头联系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高端科技,一头联系是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人类社会增添了无数的创新型技术应用。
无独有偶,伴随着中国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实践的深入,一种独特的产学研合作的“实验室”模式应运而生并结出了累累果实——那就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2011年11月30日上午,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百家授牌大会暨五周年成果展在北京创业大厦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出席授牌大会并随后参观了五周年成果展。北京市相关委办局、中关村创新平台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关村重点企业代表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放实验室”缘起
“实验室”一听起来就像是大学、研究所里的设施、单位,有很强的专业属性。“开放实验室”则看上去打破了实验室的封闭属性,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为促进中关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发改委、市科委和市财政局于2006年6月启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考虑到工作的便利等因素,中关村管委会安排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具体承办此项工作。这一举措一方面有“小政府、大社会”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因为北京民协是纯粹的在中关村发展起来的一个民营的社会组织,包括会长王小兰在内的民协所有的领导,都是中关村企业及企业家出身,也一直就在这个群体里生存,对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进程当中的一些需求、难题、困难等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民协副会长朱希铎这样阐述自身的职责:“科研院所和企业中间就是缺一个服务机制、一个服务平台和一个服务体系,我们做了这件事,两边人就见面了,就能充分地多了解了。”
五年“开放”结硕果
五年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以政府引导、支持为保障,以创新要素聚集和产学研协同为路径,促进了科技资源社会化;以多位一体创新平台的搭建为目标,开展了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和文化创新;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助力示范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推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数量突破百家,达到109家。累计推动包括检测认证、技术攻关、试验指导与合作研发等在内2.8万项服务,受益示范区企业1.25万家次,实现了创新要素的高效聚集,搭建了政产学研介五位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为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放实验室已成为首都独具特色的科研创新群体之一。用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的话说,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成为有政策、有规模、有体系、有模式、有成果、有品牌、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产学研服务创新平台。”
这个平台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搭建了多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历经五年发展,开放实验室平台凝聚各项资源已达到一定规模,成为聚集优秀科研人才、专业设备、高精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信息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创新平台。它激活了京区几十年积累沉淀的高端科研装备和智力资源。这些科研装备和智力资源包括北大、清华、中科院、军科院等知名高校和国家研究院所、行业转制院所的顶尖实验室,也包括14家长期以来服务于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有企业研发中心和孵化器性质的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中,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成果,五年来累计申请专利4136项,获得专利授权241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88项);创制各类技术标准2561项(其中297项国际标准)。二是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使得开放实验室运行不断深入。几年来,建立了实验室挂牌申请、专项评审、运行评估、信息统计、产业化项目筛选、产学研对接等工作制度和流程,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为了加大对实验室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管委会经过认真谋划,完成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施办法》的修订。三是积极开展机制创新,全力推进了产学研合作。五年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共组织产学研合作活动两百多场,包括相关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参与的政策宣讲、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技术需求的调研、企业和实验室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对接交流等。目前已逐步规范形成六大服务方式即:双走进(走进企业、走进实验室)促进活动、分领域系列对接、牵线搭桥当红娘、创新成果发布会、企业和实验室交流座谈等。通过上述服务构建起“企业与实验室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等八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根据示范区建设对开放实验室工程的新要求,中关村还在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实验室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企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
科研、产业“双促进”
杨建华指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的特色:即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汇聚整合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少平认为:“我是从事有关IT研究的,虽然我们以发表论文方面为主,但是个人的感觉来说,还是希望把研究成果在实际上能够得到应用。从我们的角度,乐于跟公司进行合作,把我们的东西真正在产品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从IT公司的角度来说,IT行业的特点是发展快,很多东西凭我们的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而通过跟公司的合作,能够给我们带来提出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对于这些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通过研究,也可以带动、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发表高档次的论文,这样在合作当中,我们其实可以得到各自的共同的提高。” 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峰则指出:“我们喊了好多年产学研合作,其实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推进并不好,不好的原因是主体缺位,即到底产学研合作是谁来主导往下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好说在未来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已往前推动了一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主体缺位的问题。”
谈到未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创新处处长刘航信心满满,他说:“要在2020年把中关村建成全球的科技示范区,我们开放实验室的抓手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现在还不够,我们想下一步要使科技资源的对外合作面向全国,甚至面向国外。”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则强调:“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将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紧跟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新思路。争取再用五年时间,使开放实验室工程辐射更宽,影响更广,初步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创新合作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