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基金折戟2012年走向何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7:17 来源: 金融时报

  高国华

  记者高国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伴随2011年的结束,基金业又一轮喧嚣竞争终于尘埃落定。内忧外患下连绵下跌的股市,让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交出了一份“非常难看”的成绩单,在股基债基悉数落水、基金业绩集体沦陷背后,全行业也迎来总资产规模连续第二年的下降,基金业“代客理财”的形象陷入困境。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不含QDII的国内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21342.41亿元,较2010年底下降13%。2011年各类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均在20%以上,偏债型基金平均跌幅也达到9.43%,而被视为低风险的普通债券型基金也难逃亏损的厄运,一级债基平均跌幅为2.83%,二级债基跌幅为3.79%。

  业绩规模双缩水基金业入“寒冬”

  2011年A股市场的惨烈,在基金业身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无论是被动型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型偏股基金,抑或是债券型基金,均无法逃脱亏损的命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在统计28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纳入统计口径的217只基金的平均业绩为-24.95%;在统计120只标准指数型基金中纳入统计口径的61只基金的平均业绩为-22.68%;43只偏股型基金平均业绩为-24.98%;统计12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上限95%),平均业绩为-21.49%。货币市场基金成唯一亮点,2011年货币基金中A类份额平均上涨3.48%,B类份额平均上涨3.69%,成为各类型基金中唯一获得正收益的基金类型。

  从单只基金的情况来看,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全部亏损。其中,表现最好的博时价值增长混合基金全年下跌7.94%。在所有股票方向基金中仅6只基金跌幅在10%以内。

  对于股基债基的全军覆没,有基金分析师认为,策略失误和仓位较高是基金业遭遇滑铁卢的重要原因。回顾2011年基金策略分析报告,从通胀、房价到欧美危机、政策走向,这四大影响A股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基金经理的预判可谓一错再错。“由于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失误,我们一直保持较高的仓位,这是2011年投资策略上最大的错误。”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如是说。“考虑仓位因素后,2011年股票方向基金风格与业绩波动较大,个别股票方向基金跌幅超过30%,甚至接近40%,表明其持有的股票资产的跌幅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一向以“低风险”著称的债券型基金在2011年也改写了其6年的“挣钱史”。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由于城投债风波重创债券市场,但也暴露出来部分债基过分追求收益率以致风险不断放大的现状。其中既包括“加杠杆”,也包括对股市投资的热衷,而这已经偏离了债基“低风险”投资的本意。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债基的产品设计和操作过程均有问题,建议债券基金“去股票、去杠杆化”,否则将很难吸引中低风险资金的进入。

  新基金发行数创新高“迷你型”基金批量涌现

  基金业整体规模下降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则是各种名目的新基金层出不穷,在多通道审批制度背景下,2011年新基金发行数量达到212只,创历年新高。但由于“财富效应”的丧失令新基金“吸金”能力大幅下降,募集时间也不得不一再延长。

  据财汇数据统计,2011年新基金募资总额为2401.99亿元,但单只基金的平均募集金额却大幅下滑至11.33亿元,远低于2009年31.58亿元和2010年20.98亿元的首募平均水平。此外,从新基金实际募集额来看,首募金额在10亿元以下的小型基金共计118只,占比高达55%,而首募金额在40亿元以上的大型基金仅有6只,占比仅3%。伴随着老基金规模缩水,以及新基金发行难,2011年“迷你型”基金大量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基金有64只(A、B类合并成一只计算),其中偏股型基金32只,债券型基金13只,货币基金3只,QDII基金16只。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熊市下基金亏损严重,基金总体资产管理规模停滞不前,在基金总数增多的情况下,“迷你型”基金因此大比例增加。此外,在32只1亿元以下的偏股型基金中,有7只是2011年发行的新基金,“帮忙资金”的撤离或造成了其规模的急剧下降。好买基金研究员陆慧天表示,由于2011年基金的总体规模在缩水,但基金总数量在不断增多,都是存量资金在倒来倒去,拆东墙补西墙,小规模基金自然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这7只2011年成立的新基金最新资产规模与成立时募集规模相比缩水幅度均达到70%以上,其中3只缩水比例甚至超过80%。

  值得关注的是,井喷的新基金发行也令基金公司被迫变成“死多头”。由于我国公募基金缺乏做空工具,因而在发行过程中,基金公司一般持看多股市的观点,以吸引投资者认购新基金。

  “黑天鹅”事件频袭基金业如何应对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里,双汇“瘦肉精”、高铁概念股、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一个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在重创基金业的同时,让本就在低迷市场中艰难度日的“踩雷”基金不堪重负,日子难熬的同时,基金业“抱团取暖”的投资方式也受到业内的强烈质疑。

  数据显示,2011年内共有10只“黑天鹅”扰乱了1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8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的脚步。其中已经公布业绩报告的20只基金涉及8只“黑天鹅”事件个股,平均每只基金份额缩水10.86亿份,相比于偏股基金整体平均每只份额缩水1.18亿份的数字,高出近10倍。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23家公司管理规模不足100亿元,占比接近35%。而最小的4家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均不到10亿元的基金,除金元比联外,其余3家均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有业内人士直言,2012年多只基金将不得不面临被清盘的尴尬。

  2011年另一个让基金业形象黯淡、危机四伏的则是相继披露出的“老鼠仓”案件。从韩刚到许春茂,再到李旭利案件,基金经理“老鼠仓”案件不断侵蚀着公众投资者的信心,也让基金公司“代客理财”的形象大打折扣。

  面对2011年的诸多瓶颈,业内人士对于制度变革的期盼日益迫切。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层“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的思路指引下,2012年行业制度变革曙光已现。首先,多年来被市场广泛讨论的新《基金法》2012年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基金法》的修订中还涉及基金股权激励。此外,监管层鼓励养老金入市,改善基金投资模式以及拓宽基金多元化销售渠道的政策措施,都将为基金业突围提供机遇。

  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时指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这被看做是最高级别的“救市”信号,给目前羸弱的市场注入信心和希望。

  在谈到2012年的发展和希望时,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表示,面对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格局、面对复杂的全球及国内经济形势,如何顺应变革是所有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就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内外兼修、提升竞争力将是突出重围之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