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招远校车:向左?向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23:16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牟德鸿 招远报道

   随着一阵阵马达的轰鸣,11辆47座的舒驰客车鱼贯驶出招远市张星镇宋家初中大门。一束束明亮的灯光劈开漆黑的夜幕,灯光的前方,是不同方向上一条条不算宽敞的乡间公路……此时是2012年1月6日清晨6点。这一天,是招远市张星和齐山两个镇实施“校车工程”试点的第128天。

   跟随第10号校车,经济导报记者与招远市张星镇最偏僻的几个村乘校车上学的近50名初中生一起见证了新的一天的开始。

  “7∶40之前要让所有孩子到校”

   校车在驶出学校约10千米后在一处地势相对平坦的村口停下来。车门打开后,跟车教师宋家初中副校长苗民盛走上车来。

   50岁出头的苗民盛告诉导报记者,自去年9月1日招远市为张星镇配备的校车开通以来,在附近村里居住的他,就依照学校的安排担任了行驶在这条线路上的第10号校车的跟车教师,每天陪同近50名学生上学、放学。

   校车又在崎岖的公路上行驶了几千米之后,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边上停下来,几名稚气未脱的初中生走上车来,坐到了校车最后一排座椅上。苗民盛告诉导报记者,这个小村与龙口市接壤,是这条线路上离学校最远的村庄,校车到此就要折返了。

   校车回到此前路过的村口时,已经是6∶40。借着依稀的晨曦,导报记者看到村口已经聚集了几十名学生。车门打开后,学生们很有秩序地排队上车。很显然,校车里22℃的温度,让在-4℃的低温中等待良久的孩子们很是受用。虽然最后还剩下两个空座,但是苗民盛还是坐在了车门处的附座椅上。“这是规定,我必须坐在这个位置上。我就是这辆车的乘务员!”苗一半恢谐,一半认真地说。

   10分钟后,校车平安抵达宋家初中校门口。司机于师傅告诉导报记者,因为初中生与小学生的到校时间不同,他还要再跑一趟,去接另一条线路上几个村的小学生。随后,校车就地转头,重新上路。

   “7∶40之前要让所有的孩子到校。”7∶45,在张星中心完全小学的停车场上,校长杨刚看着手表告诉导报记者。导报记者注意到,当天最后一辆校车的到校时间是早上7∶38。

   “校车开通之后,好处太多了。孩子们上学不遭罪了,统一乘车也让学生放学后无法再到街上闲逛或者上网吧了,还有就是家长也(被)解放了。”杨刚介绍说,以往每天早晨、傍晚两个时段,学校门口每每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受到搅扰的周边村民抱怨颇多,而学生家长更是满肚子苦水:合伙租用社会车辆,会担心车况不佳危及孩子安全,而亲自接送则有耽误工时和牵扯精力之虞……

   8∶00,导报记者离开学校时,校园里已经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这是一个让百姓受益的民心工程”

   在招远市教体局,负责校车运营管理的安全管理科长崔志平介绍说:“招远市的‘校车工程’是从2011年初开始的。”在招远市教体局递交的《关于解决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安全问题建议》于当年1月28日得到政府首肯之后,市政府一方面出面协调当地知名企业出资860万元购买了33辆校车,另一方面协调烟台市交运集团招远分公司专门成立了独立核算的“金泰校车公司”,然后依据教体局局长亲自挂帅调研的报告,决定于2011年9月1日开始在张星和齐山两个镇进行试点运行,从而使两个镇11所学校的3925名学生率先受益。崔志平表示,根据教体局今年的计划,在总结试点运行的得失之后,今年将在全市各乡镇全面实施“校车工程”。

   据了解,校车在采购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招标,最终一款47座的舒驰客车中标。导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款校车安装有GPS定位系统、黑匣子等先进设备,而且每个座位上均安装了安全带。

   关于这33辆校车的运营和管理,崔志平告诉导报记者,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教体局与金泰校车公司的协议:校车产权归教体局,以租借的形式交由校车公司运营,教体局为33辆校车缴纳交强险、乘务人员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共计88万元;政府先期按每辆车6000元标准,向校车公司提供19.8万元的补助;校车公司自行承担33名司机及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大约4万元的办公费,年终核算亏损部分由政府财政全额补助。

   “这是一个让百姓受益的民心工程。”崔志平说,“目前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所要交的乘车费分200元和300元两档,而这个数字是他们此前乘坐其他车辆每个月的支出。

  “校车工程要与校舍建设统筹规划”

   尽管如此,依然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分享校车带给他们的便利。据导报记者了解,目前张星镇走读距离在3千米以上的小学生和3.5千米以上的初中生,才能乘坐校车;在齐山镇,无论初中生还是小学生,只有走读距离在4千米以上者才能乘坐校车。

   “我们知道,每天三四千米的走读距离对于小学生的身体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崔志平坦言,“我们希望今年即将全面实施的‘校车工程’会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受益,但是这需要进一步调研。”

   据导报记者了解,山东省内先后有青岛、淄博、牟平、龙口、无棣等城市实施了“校车工程”,其中龙口、牟平因为与招远同属烟台市而很自然地被招远市教体局用来作为了参照系。

   “招远市教体局李玉堂局长曾经带领我们对龙口和牟平考察过,但是我们不会完全套用这两个地方的经验。”崔志平表示,龙口市因为城市化程度高达60%,很早就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而牟平区则早在前几年就对全区的中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撤校并点和校舍升级,寄宿学校数量比较多,所以这两个地方在未投入太多校车的情况下就初步实现了校车全覆盖。

   “招远市近年来一直在实施‘校安工程’,2010年和2011年总共19所学校进行了改造建设,2012年的建设重点将是建设与城市寄宿中学同等标准的食堂和宿舍。‘校车工程’的实施,一是要建立在深入的调研基础上,二是要把‘校车工程’与‘校安工程’统筹起来通盘考虑,而不能以简单地增加校车数量作为手段。我们会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到‘校车工程’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黄金结合点。”招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张卫东如此概括。

   他说,前不久,他陪同李玉堂到张星镇的口后徐家村调研,发现那里离中心小学15千米,而且沿途路窄坡徒,车辆行驶十分困难。在公路建设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地方,他们说不建议开通校车,而是暂缓撤点并校。

   “无论有多少困难,2012年招远市都要实现全市校车全覆盖,但是具体投入多少辆校车,需要建设多少所寄宿学校,还要以正在进行的全市范围的深入调研为前提。”张卫东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