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维护在中东的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9:3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 2012-01-11 09:36:58
美国财长盖特纳10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此访目的则是游说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支持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而就在一周前,美国刚刚公布了遏制中国的新军事战略。
至少在政策层面上,中国不可能公开允诺美国减少伊朗石油的进口,因为石油禁运是美国国会单方面的制裁措施,而非联合国的决议。中国政府已经表示反对对伊朗实施单方面制裁。如果中国答应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就是变相支持美国制裁措施,这无疑是矛盾的。
事实上,日本以及欧洲的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美国盟友也没有明确接受美英提出的对伊朗石油实施全面禁运的方案,因为这些国家遭受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压力。即使有新的石油供应填补因伊朗禁运出现的缺口,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也会抬高石油价格,冲击这些国家脆弱的经济。
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已经超过50%,去年前11个月中国11%的原油进口来自伊朗,伊朗是中国第三大供应商,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而且中国进口的石油有一半来自中东,该地区的动荡无疑会冲击中国的能源安全,并可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应当说,在全球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大部分国家都不欢迎危急石油供应以及价格的冲突。
中国长期以来推行的是大国外交战略,以中美关系为支柱。这种外交的核心是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性,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常常忽略或牺牲与一些国家的关系,这通常表达出中国将外交问题作为巩固中美关系的交易筹码。这种战略不利于中国在受到美国遏制时维护本国的全球利益,而且会让朋友越来越少,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遭受的挫折就是一种警示。美国已经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利益的巨大挑战,中国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追求中美关系稳定的同时,必须拥有自己的外交原则。
当然,即使中国不支持美国的禁运方案,也必须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即寻找可替代的石油供应,防止出现石油短缺。据悉,温家宝总理即将访问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合作是此次访问的重点。中国企业已经帮助阿联酋建设一条绕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波斯湾以外地区的输油管道,中沙也在能源领域建立了牢固的商业关系。
毋庸置疑的是,伊朗是否被美国摧毁事关中国的战略利益,即使不从长远考虑这一地缘战略利害,中国也必须承认,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是全球最高的。美国正计划撤出在中东更多的力量,这会让该地区面临长期动荡的可能,而中国成为这一后果的主要承受者。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增量市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越来越大,但中国在该地区只有商业交易,而无政治盟友。美国的战略撤退要求中国不仅要关注印度洋海上的运输安全,也要“登陆”中东为地区稳定做贡献。
拒绝“G2”的中国会发现自己被迫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从朝鲜半岛到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从印度洋到中东,这是大国崛起必须支付的成本,而且随着美国在全球战略收缩以及遏制中国的启动,中国的这种成本会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大国成长的锤炼,但须改变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被动的外交战略,中国已经到了被迫维护国家利益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