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美国军事战略之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陈晓晨
[ 虽然遏制中国崛起是美国冷战后的一贯目标,但美国目前的举动到底是“实招”还是“虚招”,尚不明朗。对美国将我国列为“假想敌”,我们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主权与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在美国的诱使下出错招 ]
2012或许不是世界末日。但是,它确实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从这一年起,美国正式结束了奉行50年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争原则,并明确将中国列为其假想敌。这对美国、对全球以及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携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道,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战略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指明了未来十年美国的新军事战略。总统与军方的联袂表明,这个战略经过多年的酝酿,在白宫与五角大楼之间达成了一致。以总统宣布、军方出席的方式,新战略成为美国的最高军事战略,也是美军的最高指导方针。
该战略的核心有三点:第一,缩减规模;第二,提升质量;第三,转移目标。“转移目标”指的是美军战略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将中国视为假想敌之一。这引发了外界以及我国对美军将“针对中国”的担忧。
对于我们来说,应当全面分析美国转变军事战略的来龙去脉,评估其实施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以便洞悉局势。
从两场战争到一场战争
对全世界来说,此次美国军事战略之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战争最高原则。美国从要求其军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转变为只要求美军“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同时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起到“干扰、破坏、威慑”的作用。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争原则已经长达50年。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将原来的“大打、打核战争”的战争原则改为“同时打赢两场半战争”,即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各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并在非洲或其他地方打一场小规模战争。这是“两场战争”战略的肇始。
在此后的50年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也因美国自身的国力军力兴衰,要求美军同时打赢的战争数量先后调整为尼克松—里根时期的一场半、老布什时期的两场半、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两场,但实质并未发生变化。美军一直按着同时打赢两场左右战争的原则来指导各方面的军事准备,包括军事学说、编制、武器、部署等。具体来说,50年来的共同点是:美军一直为多场战争进行准备;一直认为战争形态是大规模战争;一直强调战争的目标为“打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2011年。
新年伊始公布的美国新军事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战争意识。首先,美国不再准备同时发动多场战争,而仅仅要求其军队具备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美军在阿富汗打仗,就不会攻打伊朗;像小布什那样同时打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不符合新的军事战略。
其次,如今的美军不仅为大规模战争准备,也准备应对突发的战争和冲突。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利比亚战争,从事件乍起到美国参与出兵仅仅一个月时间,而真正的军事准备时间是按天乃至按小时计算的。
再次,美军参战也不一定是为了“打赢”了。传统上,打仗就是为了胜利,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则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这一传统,转而认为胜利仅仅是其中一个目标,战争的目标同样可以是“破坏”或“威慑”。例如,此时美军三个航母编队在印度洋的游弋,其目标就是对伊朗实施威慑,而不一定意味着大规模战争。
因此,美国最终放弃了“两场战争”战略,转而追求只具备打赢一场战争的能力。
小、快、灵的“新美军”
最高战争原则变了,美国的军队建设方略也将随之改变。笔者将这一变化概括为“小、快、灵”。
“小”,指的是美军整体规模缩减。新战略规定,未来十年内,美国可能将削减5000亿~1万亿美元的国防开支。据此,美军将进行较大规模的裁军,裁撤人员的最高规模可能达到现有数量的十分之一。特别是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此次裁军中将首当其冲:预计在五年内,美军将裁撤陆军2.7万人、海军陆战队2万人。虽然这4万多人相对于美军总兵力来说只是一个零头,但这将进一步削弱“陆军为大”的传统思想。
冷战结束后,美军总兵力一直处于不断减少的总体态势——虽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曾打乱这一进程。不过,140万人一直是一个“坎儿”——这被认为是美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所需的最低兵力。现在,在新的军事学说的指导下,美军可能会将总兵力降至140万人以下,腾出军费来更新装备、改变部署、提高战斗力。
“快”,指的是美国今后的军事反应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去年,无论是利比亚战争的纯军事准备,还是针对伊朗的航母编队调动,其反应速度都仅为几天时间;今后,这一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其战略目标是美国将具备在几天乃至几小时内到达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当代国际政治中追求“一剑封喉”。客观上,这将符合未来的反恐、干预地区冲突乃至“金融战”对快速军事反应的需求。
“灵”,指的是美军的作战形态将更加“轻巧”。例如,未来美军将不再以追求地面占领作为主要作战构想,军事威慑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美国的军事反应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美军未来将更加致力于网络战、弹道导弹防御和核威慑力量的建设,加强其战略威慑能力。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美军还将避免“大炮打蚊子”式的消耗战,而是更多采取小规模行动和精准打击。去年5月,美军小分队深入巴基斯坦境内,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就是这种“灵巧作战”的典型战例。此外,美国军方将逐渐停止F-22等高端机型的采购,而将着力发展F-35等多功能战机和远距离无人机,这是美军“轻型化”在装备方面的体现。
总之,我们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电视画面上看到的那支装甲铁流,将不再是未来美军的形态。新的美军将是小型、轻型的,高科技武装下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军队。
剑指中国?
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另一大变化是地域与假想敌之变。美军将减少欧洲的部署,将重心转移到亚太。这也意味着,美军目前的九大司令部中,太平洋司令部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升。
此外,美国还明确将中国视为假想敌——此前,美国仅将伊朗视为假想敌,仅仅称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对手”。虽然美国从未停止过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但新战略白纸黑字地将中国从“战略对手”“升级”为“假想敌”,还是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的担忧。
为了这一天,美国其实已经准备了多时。早在奥巴马胜选之初,他就自称将是美国的“太平洋总统”。从2009年夏开始,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就多次高调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并且也采取了实际行动,最突出的就是高调介入南海问题,试图拉拢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一些亚洲国家。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利用乃至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从而重返亚洲;而美国的介入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紧张关系,巩固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存在——这是一个对美国来说的良性循环,对中国来说的恶性循环。
在军事方面,美国也早已做好了准备。例如,美国利用“天安舰”等突发事件,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美国也与其宿敌越南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据此,很多媒体将此次美国战略之变单纯地解读为“针对中国”。事实上,如此狭隘地理解美国最高战略,忽视了美国作为一个全球霸权的视野。美国新战略有针对中国的意思是不假,但绝不仅限于此。它是包含军事与政治外交在内的全盘长期战略,中国仅是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已。
目前,将中国列入美国的假想敌,还仅停留在纸面上。美国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还没有调整加强的迹象。而调整本身也需较长时间。这决定了未来一年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中美之间还不致发生硬碰硬的对抗。不过,美国向亚太转移军事力量,确已成为美国新战略的题中之义。我们不得不冷静观察,谨慎应对。
新战略的命门
笔者认为,此次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其终极目标是延缓美国衰落的速度,为中国的崛起设置障碍,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从而尽可能延长美国的全球霸权。
然而,应当认识到,美国这份新战略也是经过内部反复折中之后的产物,反映的是新旧势力的妥协。这份战略有许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具体地说,美国新军事战略至少有以下几点“命门”:
其一,亚太与中东,到底哪个是新战略的重心?虽然这份新战略的“亮点”似乎是将军事重心转移至亚太,乃至“靶心对准中国”,但在该战略报告的其他部分仍然提到“大中东地区仍然是关注重点”。此外,报告还提到美国要加强在非洲的军事存在,以限制中国在非洲越来越大的发展。那么,重点到底在哪里,东亚、中东还是非洲?
地域矛盾的背后,也反映了美国国内石油利益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的传统矛盾。而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绝不仅是石油利益,更重要的还有战略利益。事实上,虽然美国已经完成从伊拉克的撤军,但由于中东地区的重要性,美国实际上是“欲罢不能”。加上目前阿拉伯政治风暴尚未结束,伊拉克安全形势仍然糟糕,恐怖主义势力难言覆灭,伊朗核问题又愈演愈烈,美国很难真正从中东脱身。此时美军派了三个航母编队游弋印度洋就是明证。而以色列在中东一贯自行其是,也难保以色列的激进行为会再次将美国拉下水。美国军队能否真正离开中东、转移至亚太,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其二,美国能否顺利完成军事变革,还是未知数。一方面,美军要缩减规模、提升装备,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美军内部的保守派与外部的军火利益集团仍是美国军事变革的阻碍。这份纸面上的战略能否变为现实,还要看美军内部的变革派与保守派,以及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之间如何斗法。
其三,美国制约中国之举,触发了美国军事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从商业上讲,中国已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不仅在单纯的商业利益上,而且在更高层次的经济乃至战略层面上,中国和美国都建立了若干合作与对话机制,处理的不仅是双边的经贸投资关系,而且涉及全球治理的问题。可以说,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中美经济关系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美国现在似乎想玩一种“桌上握手、桌下踹脚”的游戏,在商业上与中国合作的同时,在军事上限制乃至围堵中国。这种权力游戏无疑将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挑战。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中国应当认真观察、冷静应对,其重点应当放在美军做了什么,而不在其战略报告说了什么。中国应吸取苏联盲目在非洲扩张的前车之鉴,不为战略对手的引诱所惑而落入窠臼。笔者仍然认为,虽然遏制中国崛起是美国冷战后的一贯目标,但美国目前的举动到底是“实招”还是“虚招”,尚不明朗。对美国将我国列为“假想敌”,我们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主权与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在美国的诱使下出错招。
(作者系本报记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