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开篇的话:认同来自何方刘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1: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刘晖

  山河表里,乡关何处。每年春节临近,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移行动就开始了。这个持续40天高达30多亿人次的“春运”,相当于全欧洲的人移动了一圈,而引发这一切的关键词,就是故乡。

  还乡时的悲喜交集,羁旅时的千里烟波,已经成为歌谣里反复咏叹的母题。每一个人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故乡,也指向一个精神上的家园。关于全球化淹没了差异性的指责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地方性事物的赞颂总有一种雄辩的力量。而把失落归罪于物质主义的挤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高呼技术的异化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误读。的确,人们想像中的“进步”并没有解决灵魂安妥的问题,但反过来说,把美德建立在记忆的筛选之上更显得不可靠。怀乡有时候是一种悖论,正如博伊姆所称,“怀乡是对于某个不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家园的向往”。很多时候,人们愿意让回忆笼罩在浓浓的晚霞中,以至于很多时候历史比未来更难预测。

  正所谓国家是“想像的共同体”,认同来源于公民的心中。有句话说心安之处是吾乡。梦想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美国梦”这个词是詹姆斯·亚当斯1931年在《美国史诗》中创造的。他是这么描述的,“梦想有一个国度,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快乐、更富足、更充实,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能力或成就相匹配的机会。”而2011年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自由、机会等词超越财富变成了一个更为关键的价值维度。这种选择的转向,可以从“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窥见端倪。改革则是让中国梦有了生长的可能。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古老大国的自新努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于公正的呼求,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已经成为变革的主线。制度与文化是两个层次的价值维度,一个是能否选择的问题,一个是选择什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这一点并不因是哪种文明所异。打一个比方说,让不让吃饭是一个制度问题,吃中餐还是西餐则是一个文化问题。在讨论“认同”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可以将此混为一谈。

  还乡是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在春节即将临近之时,《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这一专题,是一次特别的尝试,也是希望呼唤更多的暖意。对专业价值的挖掘,是一份商业报纸的基本所在,而对公共性问题的追问,也是一个负责任媒体在转型年代不可回避的任务。相信价值,相信价值观,这是我们从未变更的方向。在此,祝读者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岁月安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