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融怎样服务实体经济 契合实体经济需求金融服务能力亟待全面提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5:35 来源: 金融时报

  胡萍

  银行应将更大的贷款余额用于实体产业,而不在于支持任何形式的“炒作”。要对具有市场前景、符合技术进步趋势的产业给予重点支持;要对就业安置大、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给予支持;对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于现代农业、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给予重点支持。银行可以通过优化贷款结构,有针对性地降低鼓励实体产业发展的贷款利率。

  记者胡萍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展实体经济,而且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放在首要位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央将实体经济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其抓手在哪里?未来实体经济的市场空间究竟如何?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教授剧锦文。

  记者: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我国实体经济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您如何看待这场即将到来的机遇?在重申实体经济之重要性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将存在怎样的依存关系?

  剧锦文:所谓实体经济是以生产或制造物质产品和提供直接服务于生产或生活劳务的经济活动。而虚拟经济主要是指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经济,其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影子经济”。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在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上正在转向侧重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我想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以科技为支撑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和主体,重点发展实体经济符合了目前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其二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的就业始终是一个重大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而实体经济恰恰是吸纳大量劳动力最主要的场所;其三是2008年因美国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和正在发酵的欧债危机,昭示了即便是发达的经济体依然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具有“影子”性质的虚拟经济的经验教训,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我认为,我国侧重发展实体经济是一个重大的、长期的战略选择,即便我们仍然需要强调虚拟经济的重要性。显然,这样的战略安排在于提供一个信号,即我们将追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价格的再调整,以期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前面已经提到,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影子”,从根本上说,虚拟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虚拟经济本身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最大特点在于摆脱了实体经济固有的时空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虚拟经济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而独自运行,或者由虚拟经济掌控实体经济的运行,都将会累积更多、更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构建实体经济主导并带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是值得记取的。

  记者:支持实体经济,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赋予了更多使命,您认为“银行要拿出更加具体措施”主要指什么?哪些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望得到更多金融支持?

  剧锦文:银行要对实体经济予以更多支持是实施实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我们认为,银行应首先明确其基本经营方针,将银行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现银行的发展,而不是“脱实就虚”。

  具体而言,银行应将更大的贷款余额用于实体产业,而不在于支持任何形式的“炒作”。要对具有市场前景、符合技术进步趋势的产业给予重点支持;要对就业安置大、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给予支持;对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于现代农业、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给予重点支持。其次,应当不断降低上述产业的融资成本,包括融资的交易成本和财务成本。银行可以通过优化贷款结构,有针对性地降低鼓励实体产业发展的贷款利率。再次,金融机构应针对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型企业创新贷款模式,鼓励大型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主要从事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鼓励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建立联保贷款机制,等等。最后,政策性银行则应在现代农业、城乡基础设施投入领域继续发挥其融通资金的功能。

  记者:应该说,在新形势下,中国不能仅满足于中国制造的光环,您认为未来实体经济的市场空间究竟在哪里?换句话说,金融未来应该更关注于哪些行业?

  剧锦文: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不可谓进步不快,我们甚至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多数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的代名词,我们消耗了大量资源,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收益甚少,甚至还要被强权国家征收更多的“碳税”。那么,我们如何拓展实体经济的市场空间呢?我个人认为,以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以传统能源、装备制造、建筑业,甚至现代农业等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以高品质,健康、环保为主的消费品产业和以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为主的服务业的市场拓展,特别是有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将是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

  记者: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优化实体产业、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什么?

  剧锦文:“转型升级”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优化实体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理念。在这一基本理念之下,我国的实体产业首先应当注重产业的技术进步。传统产业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强化高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新兴产业则应当着力寻求技术突破,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在某些关键技术上超越发达国家,占领产业的制高点。其次是逐步提升产业的市场化程度。目前我国的许多产业仍然具有较高的垄断性,垄断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竞争力。即便垄断可以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获利优势,而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我们的垄断产业一方面压制了拥有真正竞争力的经济体;而另一方面因为自身缺乏真实的竞争力而必将输得更惨。因此,只有通过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鼓励更多的经营主体参与竞争,才有可能提高我们的产业竞争力,也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再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在高科技和“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或生产方式,发展高科技和低碳产业,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实现生产的环境友好。最后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在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下,主要通过法治和社会治理手段,维护商业信用、维护公平竞争,这对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