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新社会管理 改进群众工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5:27 来源: 经济日报

  社会建设工作与群众工作密不可分。社会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人的服务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是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群众工作。多年来,北京市坚持“办实事制度”,每年集中力量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例如,2008年提出实现“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无拖欠工资问题”的目标,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2010年制订实施《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了“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试点工作,提高社区便民服务水平,并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益民书屋”等,不断满足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对各类人群服务的全面覆盖,目前,北京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制度城乡一体化。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体系和网络

  当前,我国正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服务管理和群众工作网络亟待完善。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实际,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网络、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体系上下功夫,成立了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在社区健全社区党委、居委会、服务站“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在社会组织基本形成“枢纽型”工作体系;在非公经济组织基本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目前,社会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北京市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基本实现了社区党建和群众工作全覆盖、社会组织党建和群众工作全覆盖、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和群众工作全覆盖。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引领群众工作全覆盖,为北京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近几年,北京市积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首先,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2006年以来,在所有社区、农村建立了“连民心”恳谈室,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近两年,在全市推广“信访代理制”、“一单式”工作法,落实信访责任制,及时反映群众诉求。

  其次,完善矛盾调处机制。2010年以来,在全市推广劳动争议调解“六方联动机制”,由市总工会牵头,会同人力社保局、司法局、信访办、法院和企业联合会“六方联动”,有效调解、仲裁劳动争议纠纷,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1年前10个月成功调解19297件,调解成功率78%。

  再次,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2010年制订实施《北京市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动员社会力量,组织、依靠公众有序参与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会积极协同、公众有序参与的良好局面,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为此,北京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群众工作基础,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努力实现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工作规范化,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多数矛盾化解在社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加强。

  ——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加快构建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的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授权“枢纽型”社会组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业务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明确各类经济组织服务管理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维护企业内部稳定。

  ——培养和造就社会领域群众工作骨干队伍。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万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大大改善了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践中,文明交通志愿者、社会治安志愿者、文明劝导队等志愿者发挥了很好作用。

  ——优化社会环境,倡导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继“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活动后,最近又提出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核心内容的“北京精神”,凝聚社会力量,动员广大群众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而奋斗。

  (作者系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