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首尔版"东濠涌清溪川重见天日(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9 07: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首尔版

  如今的清溪川已经是首尔的一道亮丽风景。

  他山之石

  新年伊始,记者应韩国首尔市政府的邀请访问首尔。翻开首尔地图,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和广州一样,首尔由一条大江——汉江横贯东西,将整座城市分为南北两块。江北中心地带的“清溪川”河,为车水马龙的闹市平添几分灵气。

  让老广分外有共鸣的是,恰如广州的东濠涌和荔枝涌,延绵600多年历史的清溪川不仅见证着首尔的兴衰起伏,也曾经历被填埋后重见天日的沧桑变化。

  文、图 记者 王希怡

  昔日教训:

  20年填埋600年古河

  首尔建城(1394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而清溪川也从那时开始,随着首尔的变迁一直流淌。朝鲜时王朝(1392—1910年)初期,清溪川涝时洪灾泛滥、旱时又污染严重,当时就有人建议将其填平,但未被采纳。

  到了日本占领时期,被剥夺土地的农民纷纷聚集到首尔,在清溪川沿岸逐水而居。随着贫民增加,大量生活废水和废物被直接排放到河内,令河流污染严重,清溪川沦为“瘟疫和犯罪之源”。

  1935年,全面覆盖清溪川并在其之上修建高架桥的构想被提出。从1937年~1942年,清溪川光化门至广桥间的覆盖工程完成。之后,由于社会动乱和财政困难,工程项目被搁置,直至1958年覆盖工程重新启动,整个工程为期20年。

  1978年,清溪川彻底地从首尔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广的柏油马路和高架桥。带领我们参观的首尔设施管理工团主任金成太先生感慨道:“一条具有600年历史的古老河流,只需20年便被彻底填埋。”

  填埋之痛:

  污染的古河区日趋凋落

  从古时的小桥流水人家,到现代的车水马龙喧嚣,清溪川地区的变化成为首尔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也一度成为首尔现代化的标志和骄傲。

  清溪川被覆盖后修建的马路和高架桥成为连接首尔东西的重要交通干道。金成太介绍称,在2002年,平均每日经过清溪川路和高架桥的车辆超16万。此外,清溪川道路两旁的区域分布着6万多商铺,商人超过20万,形成大型批发兼零售的商圈。每逢周末,甚至还有临时摊档摆到车道中来,最多可能有三至五百个。

  不过,到了21世纪初,清溪川高架桥和建筑物历经三四十年的风雨,加上埋在马路下的河道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积聚严重,加速了对建筑物的腐蚀,昔日的商圈成了“危居”。另外,清溪川地区生活环境落后、常住人口锐减,昔日辉煌不再。

  过去,清溪川是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的产物。而韩国环保意识的觉醒,成为清溪川重建的重要推手。

  金成太表示:“清溪川的复原,不仅将水泥覆盖的灰色首尔重新变成清泉流淌的绿色首尔,更是一个将首尔重新塑造成以人为本的绿色城市的契机。”

  改造之喜:

  四千场会议“复活”古河

  2002年,因大刀阔斧的行事风格而被称为“推土机”的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当选首尔市市长。上任之初,李明博便大力推动清溪川重建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填埋清溪川难,拆除贯穿市中心的高架路,让已长埋地下的清溪川重见天日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李明博最终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据金成太介绍,在交通疏导方面,市政府事先对使用公交进行大规模宣传,大幅增加公交系统便利性、逐步减少清溪川车道、限制私家车的使用(每周一日轮流限行)、施工现场配备大量人员进行交通指引;在商区重建方面,市政府为充分倾听商人和居民的意见,先后举行工程说明会、居民和商人协议会等4000多次会议,充分征询民意,并对商人提供经济支援和补偿,或者协助他们在其他地区重新发展,力求将复原工程对当地民众的影响减至最低。

  “逆城市化”的代表作

  从2003年7月1日动工,到2005年6月1日举行通水典礼,被填埋了近半个世纪的清溪川在耗资3.6亿美元、为期两年的改造工程后重见天日。从汉江引入再升级改造为二级水质的清流穿过江北闹市,沿岸堤坝建造成供市民休闲游乐的绿色景区,两岸区域则建成高楼鳞次栉比的繁华商业区。清溪川成为首尔打响的“逆城市化”、回归自然生态的漂亮一仗。

  对于李明博来说,复原清溪川工程成为后来助他登上韩国总统宝座的重要政治资本。对于首尔普通市民来说,清溪川重见天日令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环境改善的福祉。金成太告诉记者,清溪川复原后,首尔市中心粉尘减少了、噪音降低了,夏天的时候,市中心地区的温度较其他地区下降一两摄氏度。

  据金成太介绍,迄今为止,已有世界50多个国家的首都政府到首尔清溪川参观取经。清溪川文化馆已经成为韩国以及首尔形象宣传的重要传播点。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