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租赁回抢国内600亿美元航空租赁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9 11:29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蕾
出海五年之后,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BOC Aviation Pte. Ltd.,以下简称“中银航空租赁”)却打算回抢国内航空租赁市场蛋糕。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获悉,2012年是中银航空租赁执行“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目前,这一全球排名第五、亚洲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认为现在已具备回来发展的条件,将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并在飞机经营租赁领域制定了包括客户、产品、营销计划等相应的目标和策略。
据了解,中银航空租赁在国内市场的主营产品仍将沿袭空客与波音的主流机型,同时,尚未问世的国产大飞机C919也将是其重点发展对象。中银航空租赁预备努力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将目前在国内飞机租赁市场所占近5%的份额提升至25%。
然而,如今的国内金融租赁市场早已是强手如云,出海五年的中银航空租赁将如何在国内市场腾挪?
回身国内专攻航空
值得注意的是,与眼下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不同,中银航空租赁主打的是以租金收入为主,残值处置、交机前融资、代管飞机资产等为辅来调节利润的经营性租赁模式。
此外,与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多实施涵盖船舶、重工、飞机等多元化领域不同,中银航空租赁仅专攻航空领域,而且集中在波音、空客的主流机型。截至2011年6月末,其机队已经拥有组合飞机174架,客户覆盖全球43家航空公司。
2012年正值中银航空租赁执行“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下一步的思路是希望稳步增加资产规模,并争取5年以后能够翻倍。
不止如此,包括加强与国内航空公司客户的合作、支持国产919大飞机“走出去”等在内,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的计划也已被提上日程。
对于下一步的具体经营策略,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银航空租赁要与总行(中国银行)对航空业的定位和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去年总行集团综合经营的统一策略,把商业银行和各附属公司平台纳入集团综合经营的大平台,我们要在2012年继续把这些方针策略贯彻到公司的‘二五’计划中”。
抢食蛋糕
一直顶着“海外公司”的帽子运营,此番加大国内市场开拓难免引起各方猜测。
早在2006年12月,中国银行“走出去”以9.65亿美元全资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Singapore Aircraft Leasing Enterprise,SALE),2007年7月更名为中银航空租赁。
在一些同业的眼中,中行实施海外收购的2006年并非最佳时机,随后在2008年美债、2010年欧债两轮危机过后,国际航空租赁公司资产价格更明显缩水,如2010年初,在收购与当时的SALE同为68架飞机的澳大利亚Allco公司的飞机租赁业务时,海航集团所付出的价格仅为1.5亿美元。
当然,与现在的行情相比,中行当年的收购是付出了一些溢价,但就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报价而言,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不能只看收购的价格便宜与否,还要看收购以后的利润情况,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说,这五年的实践基本实现了中行的目标”。
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看来,中银航空租赁的出海多少有些被动。“原来他们也想在中国建,由于环境不好被迫跑到新加坡去了。”国内的航空租赁更是此前中行的主打市场。目前,其在国内飞机租赁的份额不到5%,远低于国际竞争对手。
最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航空业发展最快的市场。据中国商飞此前发布的预测报告,到2029年,中国市场需要3750多架大型客机。而在2011年的一次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政策处处长陈卫则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引进飞机的总价值约在1200亿美元左右,按50%的租赁保守比例粗略估算,预计我国航空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 而整个租赁业面对的市场非常广阔,中国现在的租赁渗透率仅为3%,而欧美已达到17%左右水平,日本等其他国家也超过了10%。
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中银航空租赁怎能无动于衷——作为境外注册公司,其优势明显:由于只受所在地监管,中银航空租赁不仅可直接从国际金融机构筹资,还可从空客和波音等制造商处直接采购,在国内当前的监管环境下,较之国内融资租赁公司具有更高的综合效率。
团队、税收两道坎
由于历史及政策等原因,在商用机领域,以GECAS、ILFC及BCC等为代表的外资巨头目前能“吃掉”国内9成以上的份额,余下的市场中,国银金融租赁公司大概能分食5%左右,中银航空租赁的占比目前不到5%。
但在巨大市场潜力的驱使下,国内有实力的租赁公司以及如工银、民生、国银、交银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都已明确将飞机作为战略支柱。
早前有报道称,国银金融租赁已参与竞购RBS旗下的飞机租赁业务。作为曾在飞机租赁领域创造过多个第一的本土租赁公司,其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同时,作为国内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则更在飞机租赁领域频施拳脚。2011年10月,45架C919订单的签署令其成为商飞单一最大启动用户。
而尽管资本金规模相对较小,民生租赁则选择以差异化定位切入国内飞机租赁领域,经过短短几年的市场开拓,如今其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
相对于竞争对手,中银航空租赁则显得较为“保守”。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未来在产品上中银航空租赁仍将主打波音、空客的主流机型,包括公务机在内,对于通用飞机市场以及其他主要飞机厂商的机型,当自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市场有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后可能会考虑。
此外,尽管眼下在国际上的名气最响,中银航空租赁由于境外注册公司身份所享受的相关优势也并非“高不可攀”,随着业务的国际化,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可操作余地也越来越大。为便于享受财税优惠及拓展海外飞机租赁市场,国银金融租赁、工银金融租赁等已相继在享有税收优惠的爱尔兰设立了海外公司。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回归国内的方向已然明确,眼下中银航空租赁的回归之路似乎尚需更多耐心。“现在中银航空租赁主要是借助雇佣军在打,自己的队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他们对于开拓国内市场还有一些担心,”接近管理层的一位内部人士坦陈,中银航空租赁现在的主要高管团队毕竟都是外籍,对于国内市场和客户还不是特别熟悉和了解,在文化、理念方面还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另外在人才和技术上也要有起码的准备。
此外,税收也是制约中银航空租赁回国经营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目前,在我国的营业税税目中没有明确“经营性租赁”归属,只有“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类,前者往往按租金的全额纳税,后者则按扣除融资成本后的差额纳税,再加上所得税25%,总体税负显著高于国际市场。
目前,对承租方而言,经营性租赁算表外融资,但自2010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提出要将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都纳入到承租方资产名下以来,客户会否减少经营性租赁的不确定性一直是中银航空租赁心头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