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降价成大势所趋 开发商以价换量步步惊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14:34 来源: 法制晚报

  众房企进退维谷 融资转型换战场 兼并收购再蔓延

  持续了两年的宏观调控终于在2011年基本发挥了作用,上半年房价滞涨,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

  在“国八条”出台之后,所有调控要求范围内的城市均先后出台了相关细则,其中限购、确定年度房价控制目标这两项重量级的措施,均为北京最严厉。

  此外,2011年底北京市在调整普通住宅标准的同时,也调整了存量房交易环节税费的计税标准,从而大幅提高存量房交易税费,房企的销售量下滑,销售回款完成不了,只能用下调定价“以价换量”。

  营销策略

  降不降不用问

  降多少是学问

  2011年过了小半年,“降还是不降”已经不是理智的问题了,“降多少”、“怎么降”是开发商研究的大事儿。

  对于降价的方式,大家更是展开了研讨,有开发商认为,降价如果只降一点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买家的观望情绪,不如一步到位。对于有老业主的楼盘,可以用更多促销活动来降价,新楼盘则可以从成本出发制定合理的价格,以满足刚性需求。

  谁都知道老业主闹售楼处的案例,仅北京通州就有两个项目在一个月里被“闹”,刚买了没半年每平米就降了6000元,有的户型降了1万元,一百多万就“打水漂”了,难怪业主心里不平衡。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2011年11月16日在微博(http://weibo.com)中陈述了开发商降房价的三个原则:“1、一步降到位,万不可每次降一点,不断地降。2、要敲锣打鼓地降,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老业主砸售楼处。有一楼盘悄悄降了20%别人都不知道,白降了。3、早降比晚降好,越晩降套得越牢。”

  这是房地产业内人士苦笑的原因,当然也被所有同行接受,因为没有一个策划比这个更好。

  开发转型

  转战二三线城市 调控紧追

  2011年,房地产界常说的两个词就是“转战”和“转型”,由于一线城市限购政策的严厉,一些开发商不看好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场”,也由于住宅产品的前景不乐观,不少开发商转型做商业地产。

  一种是原来做住宅为主的开发商,转而开发新的产品——商业地产;另外一种是原来在一线城市稳稳占领市场的企业,转而进军二三线城市。

  例如,一直主营住宅产品的阳光100集团,已经加大商业地产的投入,2011年,阳光100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比例为7:3,希望未来这个比例可以各占一半。公司负责人还表示,企业坚持三线城市的开发,不会轻易到一线城市冒险。

  在一线城市,前几年大规模拿地造成的产品积压,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够消化,在房价走势上,调控政策重点覆盖的城市降价趋势会比较明显。

  然而小城市不是避风港,当热炒造成房价在调控期间“异地突起”,限购政策同样也会落在它们头上。

  2011年7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果然,在中央的干预之下,各地分别出台了限购政策,还没有完全实施的地方也在制订计划,可以预计,在继续“从严从紧”的调控之下,楼市将在更大范围内遭遇“降温”,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将得到进一步遏制。

  转型商业地产 投资过度是风险

  “转型”,一个针对2011年调控所产生的新型专有名词,是指原来专门从事住宅开发的企业,由于调控导致利润减少,转而“弃宅从商”。

  2011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崇文菜市场一宗商业金融用地进行拍卖,引来了15家企业参战。经过33轮激烈竞买,该地块楼面地价高达4.32万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140%,一举成为近年来北京新的单价“地王”。

  7月6日,北京市CBD核心区9宗地块集体招标,首创、远洋、中信、万通等20家竞标企业参与投标。成交的平均楼面地价为22619元/平方米。

  开发商在住宅产品被限购之后,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自然就落到了商业地产上,这一点,从非住宅地块的竞争上就可以看得出。

  一直热衷于商业地产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经说过一段惊人的话:“商业地产在低迷的大背景下很难独善其身。住宅、商业两个市场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表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来看,如果说房地产里面有泡沫的话,恐怕商业地产的泡沫要比住宅地产大,有些商业地产的出租回报率不能覆盖成本。

  经历了几次楼市波折,个人投资者越来越聪明,有人注意到商业地产比住宅风险更大,因为商业地产的价格远高于住宅,回报率已经出了问题。

  投资者的回报,现在单纯从增值上考虑已经不行了,那么从收租的角度来考虑,由于一窝蜂地上马商业项目造成供应量超过消费需求,有没有人租用也成了问题,最后怎么算账也不知道商业地产的投资钱赚在哪里。

  2011北京房企销售额TOP10

  企业名称 销售金额(亿元)

  1 首开股份 122.36

  2 金隅股份 107.80

  3 远洋地产 104.42

  4 中海地产 102.51

  5 SOHO中国 96.53

  6 万科集团 89.81

  7 金融街 87.39

  8 保利地产 86.22

  9 北京城建 81.37

  10 龙湖集团 73.94

  融资解困

  避免资金链断裂 房企多方找钱

  自从“国八条”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信托业就逆势而起。从银行贷不出款,开发商又急于用钱,信贷和民间借贷就成了不得不采用的办法。

  易居研究院发布报告,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速明显慢于投资增速,出现了少有的投资增速反超资金来源增速的现象,企业自筹资金比重处在历史高位,融资环境明显趋紧,部分中小房地产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大型房企多转向海外融资,中小型房企则全面转向极具灵活性的金融工具信托融资。从各个信托公司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来看,大部分都投向中小开发商位于二三线城市的住宅类项目,融资额大多在5亿元以内。

  除了上述融资渠道,开发商也在销售上挖掘潜力,有很多“招数”也曾获得了一定效果。

  “无理由退房”,这个若干年前被用来吸引眼球的“创意”,今天对于缓解资金压力不无效果,本来都“臭了街”的老词儿,现在拿出来用确实可以派上用场。

  有的开发商承诺,一次性交清全部购房款的购房者,在退房时除可获退全部房款,还将额外得到购房款的20%作为补偿金。并且假装挺房价上涨:普通房源客户,如果两年后房价下降就补差价。

  可真是缺钱急了眼,这可比原来的无理由退房狠多了。尽管有很多评论人称,“无理由退房是不理智的行为”、“成熟的市场不该存在无理由退房”等等,你说你的吧,是选择死得很难看,还是换个不好看的姿势坚持活下来,房企自有取舍。

  2012预期

  上半年房企流动性最紧张

  持续调控之下,开发商的现金流还能支撑多久?日前,在第十二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瑞银房地产行业研究主管李智颖指出,2011年一季度末与二季度初是房地产的高危期,或将出现风险集中爆发、中小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的状况,房地产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整合。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2月上旬,股权交易市场共出现491宗房地产行业股权及资产交易,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元。

  有分析认为,201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大鱼吃小鱼”的现象还会进一步蔓延。业界普遍预期,房价下跌、销售滞缓、信贷紧张可能促使2012年上半年成为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最紧张的时期。

  ●大佬观点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房地产是一场气势磅礴的剧,上半场演了十几年,2007年把剧情推到了最高潮,出现了许多人物。现在是中场休息。下半场马上就要开演,上半场比的是数量,完成了人均35平方米的任务。下半场是比创意、比创造力。开发商们准备好了吗?

  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国家的宏观调控2012年都不会怎么放松,今年一季度会是低谷,二季度在成交量上会逐渐回升。但是我认为,2012年全年房地产价格是不会回升的,二三线城市会比较稳定,一线城市还是会下跌,而且幅度可能会比较大一点。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现在的房地产住宅领域已经不是市场能决定的,我也没办法预测。如果2011年整个行业用《失恋33天》来形容,那么2012年的市场应该是《步步惊心》,未来可能是《金陵十三钗》,虽然一直遭受别人白眼,但最后用生命保护最纯洁的希望。

  文/特稿记者 蒋举

  记者 杨予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