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云龙:欧债背后的养老金危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10:47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欧债危机何时终止,目前仍是模糊不定的问题,并日益令各国为经济前景担忧。究其本质,许多分析认为养老金是引发欧债危机的最后一个诱因。但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博士却有更进一步的分析。

  什么是欧债危机之根本

  《华夏时报》:对于欧债危机的本因,据说您有很不同的见解?

  刘云龙:虽然导致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财政融资问题,是财政危机,但因为其主权信用被降级,导致新发行欧债无人购买,从而演变成金融危机,从而拖累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增长。但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有本质的不同。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发生的,欧债危机则是在许多主权国家基础上所组成的联盟范围内发生。欧债危机从积极意义上看,将推动欧盟从货币统一走向财政统一。欧盟来之不易,垮掉不太可能。我对欧盟未来抱有信心。目前解决欧债危机的最温和方式,是现任领导人下台,并从欧洲央行中选出新的领导人。

  欧债危机之所以没有演变为强烈的社会危机,原因何在?我们看到,尽管欧元区部分国家有一些游行示威,但人们心态却平和悠然,这是由于欧元区各国有着完善的养老金制度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欧元区财政危机的根源在于财政支出结构扭曲,进一步看,则是社保支出方面存在问题。

  所以,欧元区的本次经济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毫无疑问,是其福利过高所造成。很多分析基本停留在这个层面。但在我看来还有几个更大的问题存在。

  欧债危机十年内难有好转

  《华夏时报》:归结到问题的本源,我们能看到什么?

  刘云龙:欧元区寅吃卯粮的借贷生存的文化,是危机的根源所在。从人口与资本的战略来看,过去一百年里,欧洲人的财富风起云涌,与此同时,欧洲人的银发浪潮也汹涌澎湃。欧洲最早富裕起来的国家,比如英法等,人口生育基本停滞。

  凯恩斯理论讲的是政府如何调控经济,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促使需求数量增加或层次提高,这没有错,但凯恩斯理论的本源,是强调有效需求不足的本因来自于人口出生率的不足。然而需求的增长,赶不上技术的进步。所以归结到本源上,就是人口危机。人口的危机,或者说生育率的危机,是欧债危机的核心本质。

  由此来观察,我们将发现,十年之内,欧债危机或无根本好转之可能。

  养老金改变各国金融结构

  《华夏时报》:我们如何理解您观点中的逻辑关系?

  刘云龙:将欧债危机看做是福利危机,这种认识有一定局限。更深刻的认识,应从人口结构的变迁上观察到养老金结构的变迁,最后再观察到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迁,即人口结构——养老金结构——金融结构——经济结构。不懂人口,不懂生育的经济学,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国内经济学研究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人口。对此,应有重新的认识。为什么说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口危机和生育危机,因为没有人口和生育,所有的需求最后都是空的。

  观察分析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二十个国家1950年到2000年间共50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的发展是如何改变了金融结构。我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是养老金改变的。

  《华夏时报》:中国的金融改革可以从中获得何种启示?

  刘云龙:中国的金融改革,应从上述角度出发来加以推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界发现了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所在。日德、英美各不相同,形成两种模式的金融结构。有1.0版的戈德斯密斯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存在、性质以及相对规模体现了该国的金融机构。2.0版的英美法律制度论,认为是法律比如信托法,决定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但我要研究出3.0版的理论,这并非说我比别的学者高明,而是因为,现在,养老金制度早已不是刚刚萌芽的状态,如果还认为养老金制度是由法律制度所决定,或是一种宿命论。  

  中国文化毕竟与英美文化有很大不同,欧洲的文化忽略了量入为出,中国人则始终信奉量入为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理财原则,因此中国人天生就对债务危机有免疫力。这种文化上的不同表现在养老金制度上,就是养老金制度选择的差异导致养老金发展的差异,最后导致养老金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所差别。

  长期资本是百年大计

  《华夏时报》:您是说经济的增长与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有密切关联?

  刘云龙:长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全球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养老金制度。那时,一方面,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了,但欧美养老金制度积累了很多资金;另一方面,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没有钱。所以,欧美资金投向新兴市场,导致全世界的经济繁荣。

  今天,欧美经济不景气了,即便中国经济也不景气了,但将来,哪个国家拥有庞大的长期资本,哪个国家将领袖全球。

  由此来看,美国可以被超越,而中国大有希望。但问题在于,如果再按照过去十年那种搞法,则中国经济用不了十年,将自动垮掉。我们再也不能拿出四万亿来救经济,否则中国经济就黄了。中国如果将长期资本战略建立起来,中国的未来就一定很了不起。我真的相信这一点。

  《华夏时报》:您的观点应有实证的基础?

  刘云龙: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从金融学角度或经济学原理看,以美国人那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消费的方式,美国的力量,根本支撑不起那样强大的国家,美国巨大的GDP中,美国民众的储蓄占比很少。美国正是以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发展为纲,构建了全球向美国间接融资的金融体系。而美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力量,就来自养老金。原本不是很景气的美国风险投资,也是由于养老金的进入,才风起云涌。

  美国指数期货,也是由于养老金的进入,才有了意义。美国许多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力量,也来自养老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第一大养老金——美国加州公务员和教师基金,现在发起了一个所谓“投资者觉醒运动”,强烈地要求对于相关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的薪酬有干预权。这意味着中国将来也可以允许社保基金对于上市企业发挥监督制约作用,强调投资者用手投票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养老金入市甚至可以影响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