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七省市试水碳交易 环交所洗牌开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10:55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慧 林晓 北京报道

  春节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而以低成本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目标。

  发改委要求上述试点省市在2013年年底前启动碳交易市场,如果试点被证明行之有效,将扩大试点区域范围,增加试点企业数量。“发改委的目的是先让这些地区去试,然后再根据试点的情况,进一步推进市场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针对试点这一方式给予了肯定。

  七省市试水碳交易,对于中国减排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但对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类似环境交易所而言,可能将是行业整合的开始。

  机制设计需要慎重

  “此次国家先允许五市两省试点,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思路,先从局部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但是目前试点是否成功,机制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关键。”碳金融专家王毅刚表示。

  王毅刚认为,机制设计失当会导致政策和制度的失灵,因此应当重视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和试点地区禀赋上的缺陷。对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的考核模式和碳交易制度设计联系起来的方法要慎重。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说到底是事后检验目标,不是事中、过程中的控制指标,存在缺陷:主要是在较短时期内,企业再怎么努力做减排,也不知道自己减排的效果如何,减排效果取决于非企业甚至是非地方政府可控制的市场价格因素。另外,这个指标本身有经济周期反向性,即泡沫经济越重、资产价格越高,考核任务越容易完成。

  除此之外,王毅刚还担心碳交易额度会成为政府牵制市场和企业的一个工具。

  据记者了解,在欧盟和美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标准体系来帮助确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但在中国,标准制定的探索刚刚开始。

  “标准有多种,比如是基于责任的或者是基于历史的甚至是根据行业自身减排情况的,都有不同分配的标准,但总体来讲,拍卖形式的方法成为一种比较主要的交易方式。”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说,这未必是最好的,但各国都在尝试,而这也是欧盟惯用的一种方式。

  据记者了解,此次试点省市均在过渡期内为高耗能等重点行业设置了“免费配额”,先参与试点的企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术改造。今后碳排放配额用不完时,就成为碳交易的“卖方”,并从“买方”企业获得收益。

  行业整合开始

  我国类似减排的交易所目前已经超过20家,其从事的交易业务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些交易所都是在最近几年各地大建交易所的背景下成立的,有些地方政府建立交易所就是为了建设所谓的金融中心。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按照发达国家发展碳交易的经验,一个国家不需要有这么多环境交易所,“今后建立全国统一的减排交易市场,应该说只需要一家交易所就可以。这么多减排交易所是财富的巨大浪费。”一位专家这样说。在目前国务院整顿交易所的大背景下,此次发改委推出7家试点,其客观效果将使得未进入这些试点名单的环境交易所面临不确定的未来。今后的行业整合和优胜劣汰是大势所趋。

  而且,国内环境交易所都是在自愿减排的基础上,但几年发展下来,碳交易所开展的自愿性碳交易的情况都不理想。

  “中国碳交易所综合力量非常薄弱,仅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拥有环境能源交易所,且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和全球碳市场目前的市值相比,中国交易所的实际成交量很小,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昂告诉记者,国家虽然主推试点,但形成统一的市场交易体系尚需时日。

  “强制减排是碳交易市场的先决条件,没有强制的碳排放额度,碳排放交易是难以做起来的。”曾少军告诉记者,只有给企业一定的减排任务才能形成减排压力。

  记者同时获悉,全球都在关注主要排放国的排放问题,中国也已经承诺在2020年后有条件地进入到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市场里去,这意味着,2020年之前是自愿减排的市场,2020年之后将是一个全面的强制减排市场,制定一个顶层的节能减排方案迫在眉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