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生工程缘何未得民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1: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据《中国青年报》2月6日报道,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项“天字号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1.3亿元、规划面积2456公顷,计划建设2.4万栋温室大棚,预期产业格局年创效益50亿元。当地政府将其定性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民生工程”。然而,当地部分群众并不认可政府的“良苦用心”,他们甚至认为这一“天字号项目”是“败家工程”。

  一项“惠民”工程,在官、在民却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这首先说明,所谓的“民生工程”并未得民心。林甸是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财政收入还不到3亿元,这样一个“连干部职工工资都保证不了”的贫困县,却要“大干快上”地搞60亿元的大项目。

  搞什么样的“民生工程”,都不能不讲地域实际,不能不讲科学发展。高寒地区建蔬菜大棚,单取暖成本一项就非常高昂,盐碱地上种蔬菜更是难度巨大,想要赚钱很困难。农户都有这样的基本常识,所以租种大棚者寥寥;当地官员没当过菜农,也许不是很清楚这里面的“穷人经济学”,但在拍脑袋下决心搞这样的“民生工程”前,至少应该先去咨询一下农民的意见,而不能一味盲目地“大干快上”。

  为了“大干快上”,当地政府不仅不给被征土地承包户应有补偿,就连土地法规也一并被无视了,“以农业设施永久用房为名,在未办理农转用和供地手续的情况下,占用耕地4.5公顷建设了59栋单体别墅和道路”,其他配套设施共计占用耕地132.58公顷,也均为违法占地,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为此开出的812万元罚单,已经点明了这是“一起典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违法行为”。

  先期建设的“38栋实验大棚”撂荒损坏,新建的两处砖瓦窑未投产即马上拆毁,用上百万元的别墅当“种子商店”——后续发生的一切,更是直接揭示出这一所谓“民生工程”不仅是巨大的财政浪费,更是假借“民生工程”之名的违法土地开发。

  基地共建成棚室6000栋,可实际投入生产的大棚不足200栋,用基地打工者的话说,这些集中投产的大棚,主要“是给领导参观用的”。

  说实话,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出现“给领导参观用的民生工程”并不奇怪。真正让人奇怪的是,那些前去参观的领导们,为何就屡屡上当?

  (舒圣祥,湖南常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