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盟强征碳税中国说N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13: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禁止境内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根据国务院授权,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向各航空公司发出指令,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禁止各运输航空公司以此为由提高运价或增加收费项目。这也是欧盟强行宣布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来,全球第一家政府正式公开表态反对欧盟征收碳排放交易税。

  民航局表示,欧盟单方面立法将进出欧盟国际航班的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原则和规定。此前,中方已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多次向欧盟方面表达关切,反对欧盟将他国进出欧盟的国际航班纳入排放交易体系,主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国际民航组织多边框架下通过充分协商解决国际航空排放问题。

  中方希望欧方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航空可持续发展和中欧关系大局出发,正视中方关切,本着务实和建设性态度,加强沟通和协调,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善解决办法。此外,中方也将根据事态发展考虑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本国民众和企业的利益。

  ■欧盟强征碳税

  去年3月欧盟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即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欧盟航空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生效,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将被强制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欧盟单方规定,将对所有飞入欧洲的飞机收取其排放权额15%的“买路钱”,并从明年到2020年逐步上升至18%,对拒不执行的航空公司将施以超出规定部分每吨100欧元的罚款以及欧盟境内禁飞等制裁举措。

  为了尽快让航空公司“就范”,欧盟许诺,一旦航空公司开户,其账户将在2月28日或开户时收到第一笔免费年度配额。此后,航空公司必须在每年3月31日前将已审核的前一年排放数据输入欧盟注册机制,每年4月30日前提供足够的航空排放配额、一般排放配额和国际配额以抵补前一年的排放。

  但上述所谓各种配额均需要航空公司每年花费数亿元的巨额支出来填补这个“美丽的窟窿”。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此前测算,开征第一年,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将因此增加成本35亿欧元,并且这一数字会逐年递增。

  ■欧盟用免费设圈套

  中航协秘书长魏振中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规定各航空公司需在今年4月以前完成碳排放监测数据的申报。“他们按照起降来考虑这个交易,无论航程长短一律征收,包括欧盟境内的航空公司同样征收碳排放交易税,完全不顾实情,这样的做法是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强烈反对的。”

  魏振中表示,中航协的所有会员航空公司一致同意对欧盟这一“强征买路钱”规定采取“三不”政策,即不参加谈判方交易,不提供监测数据,不和它谈判任何优惠条件。“我们不能中了他们的圈套!”魏振中说。根据欧盟的这一新规,一张从国内到欧盟国家的机票将多增200元人民币左右的“买路钱”。

  ■欧盟以外都要抵制“买路钱”

  欧盟强收碳排放交易税消息一出,即遭到以国际航协为代表的全球多家航空公司的强烈反对,认为欧盟打着碳减排的名义乱收费,令航空公司不堪重负。此后,中国民航局与俄罗斯交通部发布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将继续反对将民航纳入欧洲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去年8月,在《北京公约》签约现场,中国联合国内外20多家航空公司反对欧盟针对民航系统的碳排放收费新规。

  针对这一强收“买路钱”的规定,美国国会众议院此前专门通过一项法律草案,禁止美国航空企业向欧盟上缴“绿色买路钱”。同时,美国政府已经要求9家欧盟航空公司和7家美国航空公司提供碳排放的相关数据,随时准备应对。

  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TA)联合美国大陆航空、美国航空等航空公司在2009年末在伦敦法院起诉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去年12月21日欧盟最高法院驳回美国航空运输企业诉讼,判定欧盟即将于2012年1月1日起征收的国际航空碳排放税未违反国际法。

  据初步估算,一旦开征碳排放费,国内航空公司每年将合计多交8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30亿元,9年累计支出约176亿元人民币。这对航空公司而言无疑是庞大的成本支出。欧洲的咨询机构甚至建议航空公司,这笔费用可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买单。但多国政府和航空公司似乎并不乐于接受这一“损人不利己”的损招!

  去年11月2日,国际民航组织在蒙特利尔总部举行的第194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理事会决定,首次明确反对欧盟单边将国际航空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并形成相关决定和宣言,敦促欧盟及其成员国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航空排放。

  理事会是在审议由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理事会成员国联署提交的工作文件《将国际民用航空纳入欧洲联盟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其影响》后,做出上述决定的。

  印度、美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尼日利亚等其他联署该工作文件国家的代表相继发言,均反对欧盟单边行为,并指出欧盟的做法无视非欧盟国家的权益和关切,未考虑各国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状况,将抑制国际航空的可持续增长。

  尽管遭受多国强烈反对,欧盟会否对不上缴“买路钱”的实施强制举措?中航协秘书长魏振中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真正开始征收“碳排放交易税”要等到明年,今年仅是各方“使劲嚷嚷”。至于欧盟会采取何种强制举措,需要静观事态发展,目前还无法做出明确判断。

  ■文/本报记者 杨青

  欧盟驻华大使:旅客为ETS“买单”金额很小

  针对中国政府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昨天对媒体作出回应。艾德和表示,参与ETS使旅客增加的飞行成本非常小。即使中国航空公司不参与ETS,目前也不会发生中国航班无法在欧盟降落的严重情况,碳排放收费到2013年才开始真正实施。

  艾德和说,欧盟一直是绿色发展的全球领导者。而在人类活动的碳排放总量中,航空业的碳排放量占了相当的比重,而国际多边平台就上述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找到全球性的解决方式。因此,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上述做法已经得到欧洲法院的赞同。

  艾德和解释说,围绕ETS的计算方式所产生的一些误解应该澄清。首先,ETS明确,只要其他国家有类似法律规定,就可以不缴纳相关碳排放费用。其次,根据相关法律,航空公司可以获得85%的免费排放配额,超出配额的才要收费。按照目前的国际碳排放价格每吨17欧元(约合人民币157元),一名旅客从北京到布鲁塞尔单程的碳排放价格大约是90元人民币。按照前85%排放免费的原则,增加的费用仅为十几元人民币。“花费十几元人民币减缓全球变暖,每个人都可以衡量是否值得。”

  当有记者问到如果中国航空公司不参与ETS,中国航班是否会被禁止在欧盟机场降落时,艾德和表示,在目前不会发生这样严重的情况。“ETS的计算和收费要到2013年才真正开始。目前,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正在牵头就此进行多边磋商,寻求全球性的解决办法,欧盟非常赞同并且积极参与这一过程。ETS也规定,一旦国际协议达成,可以将其纳入其中。”

  一旦真有纠纷发生,艾德和认为应该尊重法律的裁决。“纠纷可以用单边、多边的方式解决,最终还可以走法律渠道,比如美国几大航空公司就曾对欧盟提起诉讼。”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