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有意味的创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13:13 来源: 《新营销》■文/本刊主编 孙全胜
哪一种艺术形式最前卫?不是流行歌曲,不是风尚时装,不是都市涂鸦,也不是实验话剧,是行为艺术。
《视觉艺术与设计课程》为行为艺术做出的定义是:“行为艺术是行为艺术家‘有意味的’行为过程展示。”
一位裸体美女,与一群猪相处,警示人类“不要自以为比动物优越”。两个身穿旗袍的美女,用剪刀剪对方的旗袍,露出保鲜膜和纱布,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伤痕累累、不伦不类”。为了讽刺“艺术被过度商业化包装”,并呼吁人们“不要妖魔化、丑恶化正常的性爱行为”,行为艺术家现场裸体展示性行为艺术。
怎么评价行为艺术与行为艺术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分属不同的语系,无法沟通。
自以为比动物优越,却并不比行为艺术家优越的普通人,往往理解不了行为艺术家的哲学、文化、道德寓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眼球被“有意味的”酷行为抓取过去。
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海量的信息四处泛滥,许多人认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然而,行为艺术证明,其实稀缺的不是注意力,而是创意。
行为艺术的寓意,自然或者牵强,含蓄或者直白,不是吸引注意力的关键,关键是创意的行为艺术展示。
一位小学女生,应邀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其他同学送的生日礼物,无非是精致的笔、笔记本、卡通人物,而她买了四个彩色气球。生日聚会上,她把四个彩色气球吹起来,用大头针扎破,彩色气球里飞出四张彩笔写的字条,组合到一起是“生日快乐”。小主人激动地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所谓创意,就是“有意味的”行为,甚至是非常酷的行为,以参与、体验的方式展示出来。
营销,与行为艺术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特定的行为,引起受众关注,传播一定的诉求,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或生活行为。
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如今数字化改变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媒体,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
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构成的开放式传播环境中,营销在越来越依赖技术手段同时,也越来依赖“创造性的灵感”─创意。
2009年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为其大堡礁招聘护岛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中国网民写的一首小诗,写出了护岛人的美好生活:“从7月1日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鱼,潜水,周游列岛/从7月1日起,关心烧烤和海鲜/我有一所别墅,面朝大海,冬暖花开。”没有写出的好处是,仅仅半年时间,看护人从梦中天堂返回喧嚣尘世时,将带走一大笔银子。
昆士兰旅游局大堡礁营销,完全依靠社会化媒体Youtube、论坛、社区,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病毒式传播,没有独特的创意,很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创意,是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引起口碑传播,最终决定了传播链条的长度和传播成效的强度。
新媒体观察家魏武挥认为,一个策划者或者策划团队,不仅要懂得营销的基本手法和商业程序,还要了解受众的心态和习惯,更要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创意。正因为创意格外重要,在新媒体领域,人的智慧,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
正如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所说,营销有“惯例化的模式”,但驱动它的力量,是人的智慧,是“创造性的灵感”。无论人、企业如何数字化生存,都无法改变营销的本质,它仍然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