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大直辖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大PK(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14: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进入2012年,各地分别召开文化、文物局长会议,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部署新一年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近期,在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同样空前提高,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亮点。
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读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经济政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控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的重要杠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总结这些年制定和实施文化经济政策的成功实践,充分考虑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现实可能,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和不断完善这些文化经济政策,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发挥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详细]
按照《决定》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着力做好4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第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三,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电影发行单位实行营业税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和上市融资。通过财政贷款贴息或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方式,对文化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活动给予支持。
第四,用好和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对中央已经要求设立的,如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等,要抓紧设立;对目前运转良好、支持文化改革发展作用明显的,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和各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要扩大规模;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同时,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多渠道的社会投入机制,更好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表示,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因为经济和文化是相互促进和制衡的关系。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二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造就世界一流的文化。但现阶段我们的文化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如目前文化产业占GDP份额不足4%,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份额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详细]
>>>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2012文化产业五大看点
文化产业万亿蛋糕待挖掘,相关上市公司摩拳擦掌
在2012年1月4日至6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再次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颁布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创办特色文化城市论坛,努力推动相关部委落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会议上,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今年,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有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复合增长速度至少达到22%-25%,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将翻番,这意味着届时文化产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详细]
以下为四个直辖市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举措。
前门步行街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北京]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巩固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协调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互动融合。加快国家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扶持优秀民营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骨干文化企业。完善财税、融资等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与资本深度对接。
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文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促进首都文化资源整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支持文化发展。完成3家文艺院团和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研究制定首都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新形式,提高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极推动旧城整体保护,系统规划实施“一轴一线”保护整治,推进中轴线、大运河申遗工作。创新旧城街区整体保护利用机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加大文物建筑腾退力度,推进文物保护由单体展示向综合保护转变。加强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抓好优秀近现代建筑和重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对京剧、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详细]
北京切换增长引擎: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主流
201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1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总收入预计超过1.9万亿元,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的总收入预计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都超过20%。
北京市发改委在“两会”上表示,2012年将统筹政府资金100亿元,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并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以文化创业产业为例,下游产业链不畅已成为一些企业的发展障碍。记者了解到,虽然影视、动漫等内容制作行业近年获得了政府大力扶持,但产业链下游的发行行业垄断一直未被关注,播出平台被垄断,造成影视、动漫企业在与播出平台的对接“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制作的内容难以有效落地,抑或承受高昂的播出成本。 [详细]
到2020将建50个演艺集聚区
2010年10月底,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公布演艺区规划,宣布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总投资150亿元的西城区天桥演艺区到2015年将建成30个剧场群,到2020年将建设成拥有50个演出剧场群的演艺集聚区。北京未来的剧场数量可能达到200多个。 [详细]
北京正在着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北京旅游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突出了实现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努力提升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贡献作用,2011年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深入挖掘旅游对投资、消费和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北京正在着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详细]
天津 资料图片
[天津]
促进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培育文化创新
不断提升“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凯旋王国、华侨城欢乐岛、米立方水世界等1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丽兹卡尔顿、帝旺凯悦等10家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中国旅游产业园。建成梅江会展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国家级大型会展中心,精心办好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会展活动。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推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进一步突出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大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力度,启动地铁站周边商业开发项目,建设都市型产业园区。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推动现代商业集聚发展,建设改造一批特色商业街,促进中心城区繁荣繁华。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宣传天津精神。繁荣文化创作,加快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扩大文化品牌效应。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建成文化中心工程,高水平做好布展工作,确保五月份向市民开放。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加快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项目,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提升改造,办好社区优秀文艺汇演、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等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培育文化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市场,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二期、3D影视创意园等重点工程。
进一步搞好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扩大文化对外交流。继续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等工作。 [详细]
加快文化改革,不断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确保文化中心今年“五一”前投入使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团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
上海外滩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上海]
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是城市生存发展和振兴繁荣的本质性力量,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和魅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当是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是先进文化发展创新的核心平台。我们要充分认识上海在全国文化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责任,切实提高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自觉和自信,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融化为市民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
大力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弘扬都市文化品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坚持政府主导,贴近市民需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软硬件并举,充分利用世博会场馆资源,建成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进虹桥国际舞蹈中心建设,重塑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因地制宜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积极将中心的场地向各类文艺院团开放,增加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扶持和培育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适合不同人群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做好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继续扩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用好公益性演出扶持资金,在上海音乐厅、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剧场举办200场以上高质量公益性专场演出,推广营业性演出低票价,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欣赏高水平文艺表演。
深化扩大开放,用好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放开搞活,扶持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与金融、贸易、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消费。开放市场,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一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在转制文化企业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和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加快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行公共文化设施和项目委托管理,创新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运营机制。
着力提升文化原创力,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用好文化人才发展资金、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文教结合工程、演艺工作者联合会等机制,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激发广大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造兴趣、创新动力和创作激情,创作生产一批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重庆缅怀革命英烈 传承红岩精神 “唱读讲传”活动 华龙网资料图片 陈福元 摄
[重庆]
加快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培育文化骨干企业
强化整体营销,建设精品景区,创建“世界温泉之都”,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和游艇经济,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同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唱读讲传”活动,传承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建成国泰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区县文化场馆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乡镇街道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培育农村文化中心户,基本建成“城镇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加快实施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文艺院团、两江影城等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骨干企业。
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发展区县综合性演艺公司。实施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进一步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挖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革命遗址、抗战遗址、统战文化遗址抢救保护,修缮一批古寺、教堂和会馆,传承巴渝历史文化。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和管理,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有效开展普法和科普教育。做好档案、文史和地方志工作。